以无机氮、磷酸盐、CODMn、石油类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主要考核指标。
其他局部超标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指标可根据各省具体情况确定。
(三)规划(考核)目标
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入海污染源总量控制:
无机氮(或总氮)“十二五”平均入海通量较“十一五”削减8%以上;磷酸盐“十二五”平均入海通量较“十一五”削减 5%以上;COD“十二五”平均入海通量较“十一五”削减3%以上。如果局部区域出现其他指标的等标负荷排在第一第二位置且存在较大的超标面积,则可将其列入总量控制范围,削减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定。 近岸海域水质:
无机氮--功能达标率保持稳定,不再下降;重点海区:渤海海区实测统计未达到一类海域面积小于非一类功能区海域面积;长江口海区、珠江口海区实测统计四类以上面积不再增加;
磷酸盐--重点海区:渤海海区实测统计未达到一类海域面积小于非一类功能区海域面积;长江口海区、珠江口海区实测统计四类以上面积不再增加;
CODMn基本达到功能区划保护目标,未达到一类海域面积小于非一类功能区海域面积。
非污染损害控制:
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建成一批海岸带环保综合整治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海岸生态隔离带的建设;基本建成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实施对船舶压载水的监测和处理措施;建立环境污染与赤潮灾害监测和预警处置系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海区:渤海海区淡水入海量不再下降;渤海海区、长江口海区、珠江口海区海洋野生物种捕捞量零增长,增殖放流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二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二)人口增长趋势分析
(三)水、土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
四、海洋资源与海陆开发利用
五、近岸海域的区位特征
第二节 近岸海域地区污染物入海总量
一、近岸海域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上游入境污染物通量分析
三、区域入海污染物通量分析
四、近岸海域的入海污染物通量变化趋势
第三节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达标状况
二、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质量现状
(一)水质
(二)底质
(三)生物资源
(四)海岸退化
(五)环境事故
(六)主要污染因子
(七)污染损失分析
三、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发展趋势
(一)主要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二)潜在的环境问题
第四节 近岸海域环境管理现状
一、政策、法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