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例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方法。
1.病例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
2.煤砷采用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1996)测定。
3.尿砷采用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测定。
三、质量控制
(一)人员培训。
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地、县级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实施培训,确保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2.从事地砷病诊断、煤砷和尿砷检测、数据录入的地、县级相关业务人员需经省级统一培训,受训人员取得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实验室检测。
1.外部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制作并发放质控样,对承担监测任务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进行考核。经外质控考核合格的实验室,方可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2.内部质量控制。承担煤砷、尿砷检测和质量管理任务的实验室,须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煤砷、尿砷样品采集、保存、分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样品采集、保存和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三)督导评估。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每年对1个监测县和1个监测村进行现场督导;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参与指导监测县(市、区)的工作。
督导评估的重点:执行方案的一致性、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的规范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监测报告的及时性。
(四)数据管理。
1.数据录入采用Epi Info格式,由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数据质量复核纠错。
2.承担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监测信息的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和报送过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各种原始资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和备份光盘。
4.监测数据属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在媒体和学术刊物上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
四、职责与分工
(一)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组织领导监测工作。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负责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监测信息。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工作;负责向市级人民政府通报监测信息。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工作;负责向县级人民政府通报监测信息。
(二)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人员的培训;指导监测工作,评估监测工作质量;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报送。
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参与和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指导监测县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和形成监测报告。
4.监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监测工作;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报送。
五、报告与反馈
(一)县(市、区)级。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3月2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报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县级人民政府和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监测信息。
(二)市(州、地)级。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4月1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县级监测数据的审核,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市级人民政府和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监测信息。
(三)省级。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省级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将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监测信息。
(四)国家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5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国家级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将监测报告报送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六、信息利用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做到监测有序、信息顺畅、响应及时、措施有力,确保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持续有效落实。
卫生部门要及时将监测信息通报有关部门,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附录:1.相关术语和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2.监测表格(表1~4)
3.监测报告提纲
附录1
相关术语和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一、术语
(一)改良炉灶。
采取将煤烟排放到室外的措施(包括改炉、改灶、改烟囱),改变室内敞炉灶燃煤的方式,或配置专用炉具,使用沼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原煤,有效避免室内燃煤污染。
(二)合格炉灶。
1.燃煤炉(灶)坚固耐用不漏烟;炉桥、炉芯、炉盘、炉盖、排烟设施齐全无损;能够满足家庭做饭、煮饲料、取暖的需求,热效率高于敞灶;符合农村有关建筑安全规范。
2.供使用沼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灶具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
(三)正确使用炉灶。
炉(灶)使用期间,勤除烟灰,保持烟道通畅,炉(灶)燃烧时必须加盖,避免煤烟逸漏室内;炉(灶)长期闲置时,清除炉渣、烟道灰,将铁部件上油,并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四)正确干燥玉米(辣椒)。
采用避免煤烟污染的方式干燥玉米(辣椒),如室外晾晒、烤烟房烘炕、在有完善排烟设施的炉(灶)上方干燥等。
(五)正确保管玉米(辣椒)。
将干燥脱水后的玉米(辣椒),采用密闭方式保存于室内,如储存在袋、箱、仓内,避免遭受煤烟污染。
二、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一)监测覆盖率。
监测覆盖率=
| 实际按时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数
| ×100%
|
应完成监测工作的单位数
|
(二)炉(灶)合格率。
炉(灶)合格率=
| 合格炉(灶)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三)炉(灶)正确使用率。
炉(灶)正确使用率=
| 正确使用炉(灶)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四)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干燥率。
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干燥率=
| 正确干燥供人食用玉米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五)辣椒正确干燥率。
辣椒正确干燥率=
| 正确干燥辣椒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六)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供人食用玉米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七)辣椒正确保管率。
辣椒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辣椒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八)砷中毒病人检出率。
砷中毒病人检出率=
| 砷中毒病人检出人数
| ×100%
|
被检查人数
|
附录2:
监测表格(表1~4)
表1__________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高砷煤矿监督管理情况
监测县名
| 高砷煤矿名称
| 管理情况
|
县(乡)煤矿安全部门
| 村干部询问
| 现场检查
| 结论
|
监管结果明确
| 处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监测结果、村干部询问、现场检查、结论栏:使用填1,未使用填0。
2. 处理措施栏:如果监测结果为高砷煤矿在使用,进行了关闭处理填1,未进行关闭处理填0。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表2____________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调查表
____________市(州、地)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村
户主姓名
| 炉灶使用情况
| 行为转变情况
|
煤砷
mg/kg
|
炉灶类型
| 炉灶质量
| 炉灶使用
方法
| 食物干燥
方式
| 食物储存
方式
| 食物加工前淘洗
|
采暖季节
| 非采暖节
|
铁炉
| 电热
器
| 煤灶
| 铁炉
| 煤灶
| 电炊具
| 沼气灶
| 天然气灶
| 铁炉
| 煤灶
| 铁炉
| 煤灶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炉灶类型栏:有填1,无填0。
2. 炉灶质量栏:质量合格炉灶的炉盘、炉盖和烟囱等设施齐全填1,部分损坏但仍能使用填2,完全损坏不能使用填3。
3. 炉灶使用方法栏:正确使用填1,不正确使用填2。
4. 食物干燥方式栏:正确填1,不正确填2。
5. 食物储存方式栏:密闭储存填1,不密闭储存填2。
6. 食物加工前淘洗栏:淘洗填1,不淘洗填2。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表3: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表
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____市(州、地)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_____村
编号
| 姓 名
| 户主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燃用高砷煤的年限
| 患病年限
| 皮肤角化
| 色素脱失
| 色素沉着
| 诊 断
| 尿砷
(mg/L)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可疑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皮肤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