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地矿七队曾在该区进行以寻找铁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提交了该铁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
2002年8月,地矿七队对包括该铁矿勘查区在内的较大区域进行了铁矿地质普查施工。该队在综合整理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补做了少量地表揭露工作,于2003年5月提交了《××铁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该地质报告完成的1:10000地质简测、1:5000磁法测量和1:2000地形草测等面积性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有一部分落在本铁矿勘查区内。由于委托单位不能提供其它地质资料,因此,上述工作量成为本次本铁矿预查探矿权评估的唯一地质资料依据。
十三、区域地质情况(略)
十四、勘查区地质矿产概况
勘查区位于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前寒武系阚集组、太子山组、浮槎山组、铜山组、桥头集组、葛岗组、张八岭组等。
据《××铁矿普查地质报告》,本区铁矿为接触变质热液交代性,矿石主要为变晶结构、压碎结构、片状构造及浸染装构造。矿石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等。矿床中矿石绝大部分为原生矿石,极少数为混合矿石,全铁含量多在10%至20%之间。本次评估的某铁矿勘查区范围内尚未圈出矿化体,未估算出铁矿石资源量。
第二部分 评价及估算
一、对评估对象的评价
评估人员经查阅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后认为,本铁矿勘查区地质工作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做的。虽然当时是严格按照地质勘查规范设计和施工,但落在本区的实物工作量很少。区内有待查证的磁异常反映,找到与邻区已知矿床相似矿体的可能性存在。评估对象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变质热液交代型,矿石矿物为磁铁矿,类比可选性能良好。矿体出露于地表,适宜山坡露天开采,不足之处是矿石品位贫,深部无工程控制,找矿前景尚不明朗。
二、评估方法的确定
(一)勘查工作程度的确认
本次评估的主要地质资料依据是2003年地矿七队提交的《××铁矿普查地质报告》。评估人员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铁、锰、铬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对评估对象勘查区的工作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评估对象只进行地表揭露工程,工程量很少,未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量。按评估依据的地质报告,其勘查工作程度为普查。(按现行勘查规范衡量,其勘查工作程度应为预查○2)
(二)评估方法的选定
评估人员分析后认为,该勘查区实物量很少,取得的地质、矿产信息不多,勘查和研究程度很低,未圈定矿化体和估算出铁矿石资源量,缺少确定评估对象开发的经济、技术、管理参数的依据,难以恰当地预测找矿潜力和未来资源开采的收益,不具备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的条件;由于未能收集到可做类比分析的相似铁矿探矿权的案例,可比销售法也难以采用。根据《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确定采用勘查成本效用法进行本次探矿权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