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一)医院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包括:
  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
  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
  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全市范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
  此外,医院希望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三)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各业务数据离散度较大,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难以形成个案全面的数据管理,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妇幼保健院希望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各业务工作量大,需建立与其他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横向网络体系,完成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做到数据一处录入,多处利用,实现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如下图所示:
  图2-1  跨部门、跨系统的妇幼保健服务关系图(略)
  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
  (一)疾病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让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该体系纳入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人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
  (二)卫生监督机构
  希望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市各卫生监督所,医院,娱乐场所,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卫生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
  (三)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区域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和规范。
  急救中心希望及时、准确进行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等级和归档,完成各类院前急救医疗数据、报表的统计工作,实现急救业务的日常受理,派车,医疗救助及应急事件急救的指挥和调度,及相应的信息统计。
  通过建立120急救管理系统,使急救用户发出的呼叫信息以及系统产生的信息包括急救中心受理情况和医院出车情况、中心值班人员情况等本信息能够定期上报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疾病电子监测机制,收集媒体网络信息和交通通报等信息,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警处理。
  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需进行医疗资源统一调度、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过程跟踪与反馈等医疗救治信息服务和管理职能。
  (四)健康教育中心
  希望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计划,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统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
  四、卫生行政部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
  建立了一个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就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对区域的在运行系统的数据有了跟踪能力,及时关注,避免管理上的被动。
  政府可以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建设区卫生信息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与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持。
  五、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
  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希望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机构和相关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如:
  药监部门可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丰富的药品使用有关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在线的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等。
  社会保险部门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掌握了大量健康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辅助和推动医保/新农合业务的开展,并完成审核监督、定点医疗机构布点、医保政策制定或更新等辅助管理。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民政系统获取女性人群的婚姻信息,并将划定年龄段的已婚女性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从民政系统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公安系统获取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触发新增人群(出生、户口迁入)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可从公安系统获取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触发户口迁出人群所对应的健康档案的封存和转档。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计生委系统中获取育龄妇女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将育龄妇女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计生局可以从健康档案中获取孕产妇保健专项档案信息。
  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助该信息网络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

第三节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居民健康档案被定义为贯穿一生的临床数据纵向记录。虽然医疗保健行业一般认为,临床数据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减少,但居民健康档案的一个重要价值因素,在于提供权威数据(被识别的或未被识别的)的二次使用,如监控、研究、本地或区域的疾病预防策划,生物医学设备召回和维护,或者公众健康委托计划的执行等。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在医疗保健业务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获取跨越不同系统的健康信息,还需要获取跨越不同区域卫生管理机构与边界的健康信息。在更大的医疗服务机构范围内实现或追踪诊疗预约与转诊。
  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从生到死,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医疗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等等。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中心等)将各自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共享查询这些资料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健康档案应具有高亮显示潜在病患居民,将及时提醒随访医生及时关注其的健康状况,极大的提高了居民健康状况的依赖心理,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节省患者支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需要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通过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为每个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实际上就能够实现个体化程度上的健康管理,居民个人的健康的资料,像儿童出生的情况、疫苗接种、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情况、大医院的就诊记录,以及诊断治疗的重要的记录,如CT、核磁、X线的检查、影像学的资料都可以建立在这个档案当中。这样无论是在基层就医或者到大医院就医,医生马上就可以知道患者病史,避免了很多重复的医学检查,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患者支出。
  (三)争抢生命绿色通道“黄金时间”的需要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3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院前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医疗性和社会性。急症患者很多因为错过了急诊抢救的黄金6小时,而面临愈后效果差,甚至失去生命的结果。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决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医疗诊治准备,避免无法询问病情因病史不明确导致救治不力的情况,真正的把握急诊抢救的黄金6小时。
  (四)有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需要
  在不同机构之间开展的有效、持续的患者服务与医疗管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两项基础工作,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真正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大中型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实现双向转诊的重要一点就是信息共享与沟通,这有赖于信息化建设。没有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基础信息,信息化支撑转诊可谓无源之水,只有有了基础信息,才能够说得上转诊时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共享信息,才能谈以此实现提高质量降低费用的目的,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用例分析
  用例一: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社区医生:办理转院申请,接收康复病人,健康跟踪随访。
  综合医院医生:接收转入病人,查阅检验结果以及张三既往病史,对张三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办理转社区进行康复申请。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1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情景描述

场景:李四经常性头晕,病情越来越严重,社区医生怀疑其得了脑部肿瘤。建议到综合医院确诊并治疗。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社区医生建议李四到综合医院确诊并治疗。

综合医院医生为李四重新全面检查。经过多番检查、治疗、观察,最后确诊为脑部肿瘤,并做手术治疗。

手术进展较顺利,病情开始基本稳定。由于综合医院病床紧张,建议办理出院。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社区医生帮李四办理转诊申请。

综合医院医生接收张三转入。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直接获得检查结果

综合医院医生查阅检验结果以及张三既往病史发现数年前的情况对当前病情可能产生影响。

综合医院医生就此和张三回顾情况,以确认一些细节。

根据这些临床证据和问诊情况,综合医院医生做出诊断,决定手术治疗。

手术进展较顺利,病情开始基本稳定。由于综合医院病床紧张,转诊到社区医院康复治疗。

基本治愈后,出院,社区医生定期跟踪随访。

益处

节省重复的检查。

提供完善的资料使得医生能够做出明确的大部分诊断。

医疗卫生人员不再仅仅依靠患者的无重点的回忆和一些补充信息,而是可以直接获取精确和完善的历史信息。

提供完整的信息提高了快速准确诊断的可能性。

提高综合医院资源利用率。

病人得到更全面的健康服务,康复治疗、健康跟踪随访。


  用例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享
  实验室检验结果共享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原接诊医生:办理转院申请。
  专科医生:接收转入病人,查阅检验结果以及病人既往病史,对病人进行治疗。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2 实验室检验结果共享情景描述

场景:张三腹部疼痛已经持续几周了,身体状况日益衰弱。由于诊断不明,他的医生建议他进行一系列的化验检查并让他去专科医生那里就诊。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检验结果通过传真或者快递送到专科医生处。

专科医生查看检验报告。

专科医生与张三会面,询问张三既往病史,从而判断是否有其他因素引起疾病。

由于未能精确地查明原因,专科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以查明病因。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张三的原接诊医生,办理转院申请。

专科医生接收张三转入。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直接获得检查结果

专科医生查阅检验结果以及张三既往病史发现数年前的情况对当前病情可能产生影响。

专科医生就此和张三回顾情况,以确认一些细节。

根据这些临床证据和问诊情况,专科医生做出诊断,并开出治疗处方。

益处

节省递送检查结果所需的时间和金钱。

提供完善的资料使得医生能够做出明确的大部分诊断。

医疗卫生人员不再仅仅依靠患者的无重点的回忆和一些补充信息,而是可以直接获取精确和完善的历史信息。

提供完整的信息提高了快速准确诊断的可能性。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并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网底”,开展“六位一体”的业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保健计划,降低患病风险,改进健康行为,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服务,是社区卫生的主要服务内容。
  (一)开展“六位一体”业务的需要
  社区卫生机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为一体即"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每个居民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册,每个家庭有保健册,0-7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及8种重点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把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的人群,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妇幼保健作为重要服务内容通过健康档案实现6位一体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二)开展健康干预跟踪服务的需要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联动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委托/受托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跟踪。
  健康干预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探索区域内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从孕产期保健到婴儿出生、儿童保健、终老的健康跟踪服务,利用手机短信预约服务等提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健康干预服务质量。
  建立具有统一功能体系、统一指标体系和统一操作模式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社区卫生管理和业务指导机构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向社区居民提供更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
  (三)全科医生扩大和加深临床经验的需要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化文件或资料库,包括个人病患记录、健康检查记录、各年龄阶段的保健记录及个人和家庭一般情况记录等。一个好的健康档案是良好病人照顾的基础,也是医生扩大和加深临床经验乃至科研的工具,这已经为广大医务界人士所认同。
  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疗的健康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是全科医生全面了解病人个体及其家庭问题、作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
  第二、传统的病历记录均是以各器官系统为单元、以疾病为中心的记录,而全科医疗服务是连续性的,是以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临床思维,以健康问题为中心收集资料并进行诊疗的,因此其健康档案记录的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病历有所不同。
  第三、传统的门诊病历杂乱无章,而全科医疗病历记录是连续而规范的。
  第四、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记录是医生本身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第五、全科医疗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可克服以往门诊病历过于简单、不规范、医疗及法律效力差等缺点,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
  第六、健康档案记录为预防医学的实施提供资料。
  第七、健康档案是评价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工具之一。
  第八、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
  下面从产后访视、高血压管理两个用例来分析区域卫生平台建立后的工作模式的改变和效果。
  (四)用例分析
  用例一: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分娩医院医生:记录分娩信息;
  辖区医院医生;进行产后28天内访视;
  辖区社区医生;进行产后42天内访视;辖区社区进行计划生育措施指导,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做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计划,做儿童保健健康计划。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3 产后访视情景描述

场景:一个婴儿在一家医院出生了,产妇出院后,分娩医院进行产后访视。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分娩医院进行产后访视。

婴儿管辖社区定期从社区或街道了解婴儿出生情况,并到婴儿家庭做随访,将婴儿信息录入计划免疫系统。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平分娩医院进行产后28天内访视。

平台将该产妇分娩信息和和产后28天内访视信息主动推送到辖区社区,社区提醒并开展42天产后访视。

辖区社区进行计划生育措施指导,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做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计划,做儿童保健健康计划。

益处

辖区医院和辖区社区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减少产后访视遗漏,减少计划免疫遗漏。

为辖区医院和辖区社区提供更完整的信息,提高了快速准确诊断、合适保健的可能性。



  用例二:高血压病管理
  高血压管理业务的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高血压病例发现医院医生:确诊病人是否为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后将病人转诊到辖区社区。
  辖区社区医院医生:接收转入的高血压患者,康复治疗,为病人建立高血压专档案,并进行长期随访跟踪。
  辖区疾病控制中心:辖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全区域的高血压疾病情况。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4 社区高血压病管理情景描述

场景:一个病人送往医院,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基本治愈后转诊到社区医院康复,并进行长期随访跟踪。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医院医生发现病人是高血压,进行治疗。

基本治愈,或是病情稳定后,进行转诊到社区。

社区接诊,并手工录入信息建立高血压病人专档。

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后,社区对该病人进行长期专病随访跟踪。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医院医生发现病人是高血压,通过平台查询该病人的健康档案,了解该病人高血压是否是长期的,还是其它因素引起的,找出合适的诊疗方案,确诊是否为高血压患者。

基本治愈,或是病情稳定后,通过区域卫生平台进行转诊到社区,并将本次就诊记录自动归入该病人区域健康档案中。

通过区域卫生平台进行接诊。

平台自动提醒社区建立高血压病人专档,建档案可从医院就诊信息默认到档案。

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后,平台自动提醒社区对该病人进行长期专病随访跟踪。

辖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全区域的高血压疾病情况。

益处

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让医生更准确地作出合适的诊疗方案。

辖区社区建档案更方便。

自动提醒,使辖区社区可减少高血压病人访视遗漏。

 

  三、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体系由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组成,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及精神病防治机构等机构与组织,肩负起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个人卫生教育、早期诊治疾病等公共卫生职责。
  处理公共卫生事务在各机构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往往应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共享与利用。在此背景下,人们表现出强烈的信息共享需求,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需要在许多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大量信息的管理和交换的复杂案例,这种共享不仅仅是在某个区域卫生管理内的组织机构之间,还经常发生在位于不同的地区和省的健康组织机构之间。
  (一)公共卫生业务联动工作的需要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后,在120急救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储存有用户的信息资料,系统会在15秒内自动弹开该用户的相关信息(前期建立档案时,记录的既往病史,体检时的有关记录、家庭住址、亲属联系方式等),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根据GPS定位(若没有GPS定位,可根据前期登记的家庭住址)通知与呼救用户现场最近的急救车辆前往抢救。同时开通医院生命绿色通道,用户发出的呼救信息不仅反应在120系统平台,同时也会反应到绿色通道对口医院的平台上,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使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促使用户的呼救信息能够反应到呼救中心、绿色通道的对口医院。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需要
  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疾病预防保健专业机构以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的信息为依据,开展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有效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在我国已建立起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EMSS急诊服务体系,由四个环节紧密结合处理如下图所示:
  图2-2  EMSS急诊服务体系关系模式图(略)
  四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机构不同工作人员协同完成,“救人”是整个环节最大的目标,环节之间沟通最多的就是病情及病史,因而健康档案实质上成了整个环节的第一道也是唯一的“令牌”。
  具体来说: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为急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急性症状。因病情多变、复杂,往往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是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先要明确疾病诊断,再行相应治疗措施,因而通过居民健康档案适时的查阅,提高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为预防暴发大规模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与信息支持。
  (四)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在全国建立格式、内容相对统一的信息化居民健康档案,将能够确保居民的健康信息跟人流动,在异地工作居住时,依然能够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包括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内容,由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所)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均等提供。国家还将加强对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卫生经费投入和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下面从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和传染病报告两个例子来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档案提出的需求。
  (五)用例分析
  用例一:出生医学证明签发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后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医院医生:医学出生证签发。
  社区医生:进行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和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5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及后续服务触发情景描述

场景:一个婴儿在一家人民医院出生了,医院需签发医学出生证明,婴儿所管辖社区需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人民医院管理部门需录入婴儿出生信息到医学出生证签发系统,并打印出医学出生证。

婴儿管辖社区定期从社区或街道了解决婴儿出生情况,并到婴儿家庭随访,将婴儿信息录入计划免疫系统。

婴儿所管辖社区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台,从孕产妇档案、分娩记录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共享到医学出生证签发系统,并打印出医学出生证。

区域卫生信息台主动提醒社区,期管辖区域内有一婴儿出生了,社区医生根据产妇健康档案主动做随访。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益处

减少重复信息录入,提高数据质量。

辖区社区工作被提醒需做随访和计划免疫,而不是定时做调查。节省社区的工作量。

减少产后访视、计划免疫遗漏,提高区域产后访视率和计划免疫覆盖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