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全国汇总组设置11个工作项目,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各项目总体设计、年度工作方案、年度总结、阶段性进展及成果和项目最终成果,负责全国汇总,编制全国综合性成果;负责编制项目技术要求、技术指南,组织技术培训,开展全国典型示范;负责全程对大区和省级项目组进行技术指导。汇总组各工作项目任务分工为:
  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工作项目
  负责编制总体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年度方案、年度成果和总体成果等技术综合类工作;组织相关技术培训;负责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总体要求,制定潜力评价项目工作制度;承办技术档案管理和工作简报编制;负责汇总全国和省级潜力评价工作项目工作报告;负责组织开展对大区和省级项目的技术监督检查。
  2、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项目
  负责编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各类专题图件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编制全国综合地质构造图及配套的专题图件;结合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资料,编制综合信息地质构造图;编制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报告;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3、全国重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
  负责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并指导各省完成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研究工作,建立矿床模型,组织全国典型矿床补充采样工作;开展全国区域成矿特征研究,划分成矿系列;划分单矿种(组)全国成矿区带;建立区域成矿模式;编制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及单矿种(组)成矿规律图。
  4、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项目组
  航磁、遥感信息研究主要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重力、化探和自然重砂由中国地质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主要任务:组织编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综合信息研究工作;编制全国物探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图;指导各省应用物探资料开展铁矿及磁性矿产预测工作,建立全国物探综合异常及物探找矿预测区数据库;指导各省开展区域化探异常推断解释工作,并建立全国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化探找矿预测区数据库;建立全国自然重砂矿物分布区、自然重砂异常区及自然重砂找矿预测区数据库;编制全国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图,指导各省提取遥感异常,汇总建立全国遥感异常及遥感找矿预测区数据库;编制全国物探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化探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遥感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自然重砂应用研究报告;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5、矿产预测工作项目组
  包括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和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新方法研究2个工作项目,主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承担,主要任务:编制矿产预测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单矿种(组)矿产预测工作;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地质资料特点的定量预测方法,并进行对比试验后在全国实施;完成全国单矿种(组)矿产预测工作,并估算预测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编制全国单矿种(组)矿产预测报告及矿产预测图;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6、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工作项目
  主要由中国地质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主要任务:编制地质基础数据库整理与维护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并组织验收;组织开展并汇总全国地质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组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预测等应用软件升级;组织编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指导各省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编写地质基础数据库维护报告;编写各类应用软件使用手册。
  7、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
  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主要任务:编制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技术指南;编制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开展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含煤盆地研究、聚煤期沉积作用研究、煤变质构造研究,并编制专题研究图件;完成全国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汇总工作;编制全国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图集煤炭矿产有关图件。
  8、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
  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承担,主要任务:负责指导各省开展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化工矿产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化工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完成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汇总工作;编制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图集化工矿产有关图件。
  9、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
  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主要任务:开展铀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铀矿有关的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完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编制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
  (二)大区项目组
  大区项目工作由中国地质调局下属大区地调中心承担,按地区分别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6个工作项目,主要任务:协助全国汇总组,编制总体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基础数据库维护、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重力、航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信息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关空间数据库等;组织开展省级典型示范;开展大区省级成果汇总,参与全国基础数据库的汇总工作。
  (三)省级项目组
  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设30个工作项目,分别由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或地勘局承担。除香港、澳门以外,每个省(区、市)各设1个工作项目。其中台湾省潜力评价工作由福建工作项目承担,上海市潜力评价工作由江苏项目承担。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省(区、市)规定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编制省级总体设计及年度工作方案,编写省级中间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报告;开展省级项目内容的质量自查工作。

第二节 技术要求编制及培训

  一、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要求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采用首先完成分省评价,然后进行全国汇总的工作路线。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工作原则,项目总体技术是重要基础工作。
  本项目除了应用国家、行业已有技术标准外,尚需根据本项目工作需要编制有关技术要求14项。
  项目技术要求编制内容如下:
  1、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设计提纲
  2、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年度设计提纲
  3、单矿种(组)资源量预测技术要求
  4、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
  5、专题图件编制技术要求
  6、物探资料应用技术要求
  7、化探资料应用技术要求
  8、遥感资料应用技术要求
  9、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技术要求
  10、基础地质数据库(10种)整理及维护技术要求
  11、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提纲
  12、全国单矿种(组)预测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13、综合图例手册,汇编已有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图例内容并制作电子版,补充编制专题图件图例内容(电子版)。
  14、汇编本项目应用各类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目录
  二、编写技术指南
  1、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技术指南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技术指南,采用叶天竺等编著的《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专著为基础,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而完成。
  《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初稿于2003年完成,当时作为“十五”国家863计划 “基于SI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示范”课题的技术指南。经过863课题的实际操作,经多次修改于2004年经地调局组织专家组验收后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该项方法技术在地调局组织实施《全国(分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综合编图》项目,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应用示范以及863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应用示范,都取得了成功。目前地调局又在“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项目矿产资源选区课题中应用。同时在全国1:5万矿调工作中全面推广应用。经过各方面实际应用,总体上成熟度较高,比较完善。经补充修改后可以作为本项目总体技术指南。
  指南包括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域物探资料应用、区域化探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综合信息地质构造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域矿产预测、矿床预测方法、矿产预测中GIS技术的应用、固体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数据格式、示范实例。经过实际操作,对方法技术的有关内容补充修改,增加“煤炭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作为本项目总体技术指南的组成内容。
  2、编制全国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指南
  针对“全国1:20万-1:25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航磁数据库”、“全国重力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遥感数据库”、“全国化探数据库”、“全国自然重砂数据库”、“全国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典型矿产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维护整理工作,编制数据库维护工作指南。在具体编制中,针对本次工作特点和技术要求,在原有数据库建库指南基础上,采用修改原有数据库工作指南具体内容、增加维护工作要求、增加数据更新表式内容、增加数据库版本管理技术内容、修改元数据格式等方式进行编制。同时修改各基础数据库管理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版本升级。
  3、固体矿产预测评价软件升级
  目前涉及固体矿产预测评价工作的应用软件很多,版本也比较杂乱,因此针对本项目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的需求,需要对已有各类应用软件进行整理、升级、包装。软件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库管理软件、固体矿产评价一体化数据组织软件、地质专题图件编制软件、物探数据处理软件、化探数据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矿产资源评价软件、网络版地质图编制软件等。其中有的版本升级,有的需要补充开发完善功能。修改所有应用软件使用手册。
  三、编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按照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 贯彻“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定量预测思想”、实现“五统一”的要求,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研究和模型建立。建立矿产潜力评价全过程、各技术环节的空间数据库模型,包括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研究、成矿规律、矿产预测、航磁、重力、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专业类别的空间数据库模型和相关图件类的表达格式。
  四、编制矿产预测方法
  根据本次潜力评价工作的总体技术思路和技术要求,编制针对25个矿种、全程基于GIS的沉积型、火山岩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层控内生型、复合内生型等六类预测方法类型的矿产预测方法及其操作手则。
  五、项目技术指南与技术要求培训
  开展针对大区和省级项目组成员的总体技术要求、技术指南、数据模型、矿产预测方法等的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库维护、地质构造研究、物探资料应用、化探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典型矿床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方法、GIS应用技术、数据模型等。开展大区及省级项目总体设计、课题设计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办法的培训、成果编制等方面的培训。

第三节 省级工作组织实施


  省级潜力评价工作是本次工作的主体,也是基础。省级项目工作的进展与成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这项工作的进程和预期成果的取得。对省级项目的总体工作部署是:参加技术培训、编制项目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内容、编写成果报告。
  一、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各级项目组开展总体技术要求、技术指南、数据模型、矿产预测方法等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库维护、地质构造研究、物探资料应用、化探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典型矿床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方法、GIS应用技术、数据模型等。开展大区及省级项目总体设计、课题设计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办法的培训、成果编制等方面的培训。
  二、指导省级编制总体设计
  设计省级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课题设计。其中课题设计主要由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与矿预测、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综合信息集成等组成。为保障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整体按照“五统一”要求执行,全国项目办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省级设计编写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省级总体设计编写提纲和课题设计编写提纲。
  (一)省级项目总体设计编写提纲
  1、总论
  2、工作基础
  (1)地质工作程度
  (2)以往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情况
  (3)以往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工作情况
  (4)物探化探遥感工作情况
  (5)地质基础数据库现状
  3、地质矿产概况
  (1)地层
  (2)火山岩
  (3)侵入岩
  (4)变质岩
  (5)大型变形构造特征、盆地(指中新生代上叠盆地)构造特征
  (6)大地构造特征
  (7)区域矿产特征
  (8)区域成矿规律
  (9)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特征
  4、工作内容
  (1)设计编制工作
  (2)确定预测矿种,划分矿产预测类型
  (3)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4)大地构造相图的编制
  (5)典型矿床研究
  (6)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7)矿产定量预测
  (8)区域成矿规律总结
  (9)勘查工作部署研究
  (10)未来勘查开发工作预测
  (11)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
  (12)数据库建设
  (13)成果编制与出版
  5、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
  (1)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
  (2)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
  (3)项目工作流程
  6、工作部署
  (1)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设计编制工作
  (3)研究工作部署
  (4)工作安排
  7、预期成果
  8、实物工作量
  (1)编图工作量数据库建设工作量
  (2)典型矿床研究(编图、建库和建模)工作量
  (3)成果报告、说明书及附图附表编制印刷工作量
  9、人员组织与保障措施
  (1)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组织机构
  (2)项目组分工及人员组织
  (3)保障措施
  10、经费预算
  11、附图
  (二)省级项目课题编写提纲
  省级项目课题设计是在省级总体设计基础上,按照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与矿预测、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综合信息集成等几个方面分别编写的设计。
  三、省级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全国项目办、全国汇总项目组和大区项目组的技术指导下,按照上述设计编写的内容组织开展省级潜力评价各项工作。省级工作内容包括:
  (一)确定预测矿种与划分矿产预测类型
  1、矿种确定。根据全国确定的矿种,结合本省成矿地质条件确定预测矿种。凡是有小型矿产地的矿种,必须开展预测工作;本省只有矿化线索,但具有成矿地质条件的,应进行评价工作,经评价后认为没有意义者,不再进入预测程序,但必须明确提出无资源前景的结论。除了全国规定矿种以外,各省根据本省需要,也可以增加其他预测矿种,应说明任务来源。
  2、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矿产预测类型的定义是:“为了进行区域矿产预测,根据相同的矿产预测要素以及成矿地质条件,对矿产划分的类型”。
  3、编制矿产预测类型一览表。
  4、编制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图/矿产预测工作区分布图。底图为地质矿产图叠加构造分区内容,根据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标明矿产地(矿床、矿点)的矿产预测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分布区参照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范围,确定矿产预测分布区范围。
  5、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图中所确定的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区的范围。矿产预测工作区分布范围就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区的范围,也是矿产预测专题底图编图范围。设计阶段确定的矿产预测分布范围是初步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
  6、成矿远景区带的确定。矿产预测工作区全部划定以后,要求和全省地质构造分区图、全省成矿区带划分图、全省地球物理异常图、全省地球化学异常图、全省遥感异常图、全省自然重砂异常图、进行全面综合核对,最终划定成矿远景区带。
  (二)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1、基础数据库种类:工作程度数据库,1/20万地质图数据库,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区域航磁数据库,区域重力数据库,区域化探数据库,区域遥感数据库,区域自然重砂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共计九种数据库。
  2、编制基础数据库建库工作程度图。
  (三)大地构造相图的编制
  1、编制1/25万地质构造研究实际材料图。该项工作是进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制大地构造相图、编制预测底图的基础工作。1/25万地质构造研究实际材料图,以1/25万(1/20万,1/5万)区调原始资料为基础,同时尽量收集有关专题研究的数据资料,根据网上有关学术论文资料,以弥补区调资料的不足。
  2、研究成矿地质背景并编制大地构造相图。本次工作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因此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以大地构造相表达。
  (1)分幅编制1:25万建造构造图。在分幅1:25万地质构造研究实际材料图基础上进行连图后编制而成。其中沉积岩区表达沉积建造构造内容,火山岩区表达火山岩岩性岩相构造内容(对海相火山岩区,如果难以识别原始火山构造时也可以直接表达沉积建造构造内容),侵入岩区表达侵入岩浆构造内容,变质岩区表达变质建造构造内容。同时要求表达大型变形构造。
  (2)分构造阶段编制全省1:50万建造(沉积、火山)古构造图及侵入岩浆构造图。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完成1:50万建造古构造图基础上,选择表达比例尺为1:100万-1:150万。
  (3)编制1:50万全省大地构造相图。根据上述分幅1:25万建造构造图和分构造阶段全省1:50万建造(沉积、火山)古构造图及侵入岩浆构造图,并加上大型变形构造有关内容,经综合分析以后形成大地构造相图,工作比例尺1:50万,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完成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选择表达比例尺为1:100万-1:150万。
  (4)编制大地构造相图时应充分利用区域重磁、化探、遥感等推断解释地质图的有关资料。
  (四)典型矿床研究
  1、按照矿产预测类型确定典型矿床,进行典型矿床研究工作,并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及成矿模式图(1/1万-1/2.5万)。
  2、进行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研究并编制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和预测模型图(1/1万-1/2.5万)。
  (五)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1、按照预测方法类型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底图(地质构造类基础底图,大于1/5万-1/25万)。
  2、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基本单元,研究区域成矿作用,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及区域成矿模式图(大于1/5万或1/25万)。
  3、研究区域预测要素,编制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及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大于1/5万或1/25万)。
  (六)矿产定量预测
  1、进行定量预测工作,编制矿产预测类型预测成果图(大于1/5万或1/25万)。
  2、进行全省矿产预测成果综合研究,编制全省矿产预测成果图(1/50万-1/150万)。
  (七)区域成矿规律总结
  (八)勘查工作部署研究
  (九)未来勘查开发工作预测
  1、未来勘查工作成果预测,编制未来勘查工作成果预测图。
  2、未来矿产开发预测,编制未来矿产开发基地预测图。
  (十)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
  1、开展物探(重、磁)资料研究工作
  2、开展化探资料研究工作
  3、开展遥感资料研究工作
  4、开展自然重砂资料研究工作
  (十一)数据库建设
  完成全省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完成各类专题信息库,根据一图一库的原则,编制各类专题信息数据库。完成各类全省汇总成果数据库。列表说明数据库种类和数量。
  (十二)成果编制与出版
  1、编制各类成果报告:包括总体工作报告、各课题专题报告、单矿种预测成果报告。
  2、图件及专著出版工作。

第四节 工作安排


  总体工作安排可分技术准备、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和汇总四个阶段。
  一、总体工作安排
  (一)技术准备阶段(2006~2007年)
  主要工作包括:编制总体设计、落实组织机构、编制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落实各课题组人员组织(包括全国、大区、各省三个层次)。
  2006年8月前,完成项目总体设计编制。
  2007年4月-2007年12月,落实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项目办、大区及省级项目组成员。
  2006年4月-2007年5月,完成技术要求和技术指南编制。
  (二)技术培训阶段(2007~2008年初)
  主要工作是组织各省(区、市)项目组成员开展总体项目的技术指南、技术要求、数据模型、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2007年6月,开展技术要求、技术指南培训。
  2008年5月,开展数据模型和矿产预测方法培训。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10年底)
  组织省级项目组按照总体要求和技术思路,全面开展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实施。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2007年4月-2007年10月,完成省级项目及课题总体设计编制。
  2、2007年11月-2007年12月,开展潜力评价目前期基础性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基础数据库维护等。
  3、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煤、铀、铁、铜、铝、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13种矿产评价工作,2009年6月完成铁、铝2种矿产潜力评价工作。
  (1)2008年1月-12月,各省完成成矿地质背景和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工作及其相关的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研究及编图工作。各省完成铁、铝2种矿产有关的矿产预测底图编制工作,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及其相关的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及编图工作。各省完成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综合信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2)2009年,上半年完成铁、铝2种矿产潜力评价。开展煤、铀、铜、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11种矿产潜力评价工作,年底前完成预测区圈定和优选工作。
  (3)2010年1月-12月,完成煤、铀、铜、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工作。
  (四)成果汇总阶段(2009~2010年)
  汇总包括大区汇总和全国汇总两个层次。大区汇总时间从2009年-2010年,主要工作是对辖区省级项目组的成果进行地区性汇总,同时开展全国汇总,完成整体成果报告。
  2009年1月-12月,开展全国铁、铝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汇总,以及大区和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编图、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地质推断解释等成果汇总。
  2010年1月-12月,开展大区和全国煤、铀、铜、钨、锑、稀土、铅、锌、金、钾盐、磷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汇总。
  二、全国汇总组工作安排
  全国汇总组工作安排总体思路分三个阶段。
  (一)技术准备阶段
  2006年6月-2007年12月,开展全国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指导省级项目技术准备及省级设计编制。主要包括:准备工作、编制总体设计、编制技术要求、编制数据模型、研制预测方法、开展技术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及升级维护、全国及片区地质构造基本问题预研究工作和指导省级项目设计编制工作。
  (二)典型示范与技术指导阶段
  2008年-2009年6月,完成典型示范工作,全面指导省级项目开展工作。
  (三)成果汇总出版阶段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根据省级项目分阶段完成的潜力评价成果,及时开展并最终完成全国汇总和成果编写工作;2011年完成成果报告出版工作。
  三、省级项目组工作安排
  省级项目工作总体上分三个阶段安排:
  (一)技术准备阶段
  2007年5~12月,广泛收集资料,参加技术培训,编制项目设计。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08年1月~12月,开展并完成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工作及其相关的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研究及编图工作,完成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综合信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铁、铝2种矿产有关的矿产预测底图编制、成矿规律研究及其相关的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及编图工作。全面开展煤、铁、铜、铝、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潜力评价工作。
  2009-2010年,完成1:25万实际材料图、1:25万建构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和预测工作区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完成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区域矿产成矿要素图、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的编图和建库和全部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研究及编图工作。完成煤、铁、铜、铝、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各项工作。
  (三)成果汇总阶段
  2009年-2010年,分别按年度完成煤、铁、铜、铝、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并完成省级项目综合汇总报告编写。
  四、成果提交
  (一)全国汇总项目组及大区项目组
  1、技术要求:2006年11月审查通过并下发使用,2009年6月完善修改后印刷出版。
  2、数据模型:2007年12月审查通过并下发使用,2009年4月修稿后印刷出版。
  3、预测方法:2007年11月审查通过并下发使用,2009年4月修稿后印刷出版。
  4、全国基础数据库:2009年年底验收全国基础数据库及片区数据库。
  5、全国大地构造相图及其数据库:2010年12月验收。
  6、全国各类基础地质研究专题图件及数据库:2009年底验收。
  7、全国成矿规律系列图件及其数据库:2010年12月验收。
  8、全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图:2010年12月验收。
  9、全国典型矿床总结报告:2010年12月验收。
  10、全国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图及其数据库:2010年6月验收。
  11、全国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异常图:2010年6月验收。
  12、各类自主开发软件:分期分批验收。
  13、全国汇总组项目成果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研究报告:2010年12月验收。
  14、全国矿产预测专题图、成果图:2010年12月验收。
  (二)省级项目组
  1、全国潜力评价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2008年12月验收。
  2、各省1:25万地质构造实际材料图及数据库:2009年10月验收。
  3、各省大地构造相图及数据库:2009年12月验收。
  4、各省成矿规律研究成果:2010年10月验收。
  5、各省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研究成果:2010年6月验收。
  6、各省铁、铝土矿预测成果2009年6月底验收,煤、铜、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预测区圈定和优选成果2009年12月验收,2010年12月验收煤、铜、铅、锌、金、钾盐、磷、钨、锑、稀土等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成果。

第六章 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8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40号)文件精神,该项工作人员组成由三条主线构成:第一为管理主线,由部组建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厅组建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第二为业务主线,由部有关司局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省厅有关处会同项目承担单位分别组建部省两级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国和省级潜力评价的组织实施,各大区地调中心成立地区项目组具体协调;第三为技术主线,由业务支撑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组成各专业项目组具体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为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特邀专家成立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运行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

第一节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为统筹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部决定成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领导任组长,部相关司局和地调局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负责总体实施方案审定、最终成果验收和成果发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设在部地质勘查司,成员包括规划司、财务司、勘查司、开发司、储量司、环境司、科技合作司、地调局等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核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组织最终成果的验收。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部的总体要求,成立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徐绍史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
  副组长:
  汪 民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
  张洪涛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彭齐鸣 地质勘查司司长
  刘连和 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
  贾其海 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
  韩和平 财务司副司长
  姜建军 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
  鞠建华 规划司副司长
  钟自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正局级)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
  汪 民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主任:
  彭齐鸣 地质勘查司司长
  刘连和 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
  贾其海 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
  钟自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正局级)
  成 员:
  王国平 地质勘查司地质处处长
  王 陶 矿产开发管理司综合处处长
  王少波 矿产资源储量司资源储量管理处处长
  窦淑荷 规划司矿产资源处处长
  叶海洋 财务司预算处调研员
  高 平 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科技发展处处长
  王全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处长
  周 桅 信息中心技术工程部副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设在部勘查司,勘查司李剑、储量司唐正国、开发司胡斌华分别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日常管理和统筹协调。

第二节 项目办公室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以矿产资源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航遥中心为主要技术支撑。项目办公室主任由部地质勘查司、地调局有关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部地质勘查司、地调局资源评价部、总工程师室、财务部、科技外事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航遥中心相关负责人组成。承担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技术业务管理,主要职责为:
  (一)组织编制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组织编制潜力评价工作技术要求,组织相关技术培训;
  (三)负责审定全国和省级潜力评价工作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年度工作方案,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过程和经费使用情况;
  (四)负责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总体要求,制定潜力评价项目工作制度,承办技术档案管理和工作简报编制,汇总全国和省级潜力评价工作项目工作报告;
  (五)负责统一安排项目进度,组织重大业务活动,负责相关文件起草;
  (六)负责项目成果管理及资料汇交;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成员组成如下:
  主 任:
  彭齐鸣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
  王学龙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正局级)
  副主任:
  王瑞江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所长
  于海峰 地质勘查司副司长
  陈仁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
  谭永杰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
  总 工:
  叶天竺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
  副总工:
  王全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处长
  张德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
  成 员:
  王国平 地质勘查司地质处处长
  李 剑 地质勘查司地质处副处长
  刘纪选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副主任
  胡思敏 中国地质调查局财务部副主任
  卢民杰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副主任
  董建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处长
  丰成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副处长
  陈 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
  张智勇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文周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总工
  项目办公室下设技术管理部,作为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由地调局资源评价部王全明担任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董建华、丰成友、陈明、顾燕、孙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唐文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张智勇为技术管理部专职人员。
  大区地调中心组建协调小组负责与省(区、市)潜力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项目组的日常技术联系、沟通、协调和组织大区相关业务活动等。同时组建大区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省级项目组设计及年度工作方案审查、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业务管理工作;负责指导辖区省级项目组开展各项技术工作,组织开展典型示范和相关业务活动。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潜力评价工作承担单位,成立省级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中,项目具体技术负责人应作为项目办公室主要成员之一。

第三节 技术委员会


  负责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的论证,负责项目业务指导和技术咨询,负责阶段性进展和最终成果审查。
  主 任:陈毓川
  副主任:叶天竺
  成员:常印佛、翟裕生、裴荣富、赵鹏大、汤中立、郑绵平、谢学锦、李裕伟、朱裕生、黄崇轲、钱大都、王世称、王保良、白万成、张金带、梅友松、倪斌、余中平、王炳铨、孙文珂、刘士毅、牟绪赞、任天祥、曾朝铭

第四节 项目组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并组织实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等作为业务支撑单位。
  一、计划项目
  计划项目名称: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参加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宜昌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地质调查院、天津市地质调查院、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辽宁省地质调查院、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江苏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调查院、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总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41个参加单位。
  计划项目负责人见6-1,负责人情况见附表。
  表6-1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负责人表

负责人

职称

专业

单位

张洪涛

研究员

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叶天竺

研究员

矿产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陈仁义

研究员

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

王瑞江

研究员

地质

地科院资源所

严光生

研究员

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工作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下设47个工作项目。工作项目负责人简况见下表6-2。
  表6-2 工作项目负责人及简要情况一览表

编号

工作项目名称

负责人

职称

专业

单位

1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

王瑞江

研究员

地质

地科院资源所

2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叶天竺

研究员

地质矿产

地调发展中心

3

全国重要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陈毓川

院士

矿产

地科院资源所

4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航遥中心)

熊盛青

研究员

物探

航遥中心

5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地调发展中心)

张明华

研究员

物探

地调发展中心

6

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

肖克炎

研究员

矿产

地科院资源所

7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杨东来

研究员

矿产

地调发展中心

8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张金带

高工

地质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9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程爱国

高工

煤田

煤田地质总局

10

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熊先孝

高工

矿产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11

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新方法研究

成秋明

教授

矿产

地质大学(武汉)

12

华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于海峰

研究员

地质矿产

天津地调中心

13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张允平

研究员

地质

沈阳地调中心

14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郭坤一

研究员

地质

南京地调中心

15

中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潘仲芳

研究员

地质矿产

宜昌地调中心

16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丁 俊

研究员

地质

成都地调中心

17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李文渊

研究员

地质

西安地调中心

18

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蔡向民

高工

地质

北京市地调院

19

天津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王家兵

高工

地质

天津市地调院

20

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毕伏科

高工

地质

河北省地调院

21

山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李德胜

高工

矿产

山西省地调院

22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赵文涛

高工

物探

内蒙古地调院

23

辽宁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王文清

高工

地质

辽宁省地调院

24

吉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松权衡

高工

地质

吉林省地调院

25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张 斌

高工

地质

黑龙江省地调院

26

江苏省(含上海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袁晓军

高工

地质矿产

江苏省地调院

27

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王孔忠

高工

地质

浙江省地调院

28

安徽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杜建国

高工

地质矿产

安徽省地调院

29

福建省(含台湾)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周珍琦

高工

地质矿产

福建省地调院

30

江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楼法生

高工

矿产

江西省地调院

31

山东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王来明

高工

地质

山东省地调院

32

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王建平

高工

地质矿产

河南省地调院

33

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马 元

高工

地质矿产

湖北省地调院

34

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贾宝华

高工

地质矿产

湖南省地勘局

35

广东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何俊美

高工

地质矿产

广东省地调院

36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陈凌云

高工

地质

广西地调总院

37

海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傅杨荣

高工

地质

海南省地调院

38

重庆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姚光华

高工

煤田

重庆地矿研院

39

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胡世华

高工

地质矿产

四川省地调院

40

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陶 平

研究员

矿产

贵州省地调院

41

云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李文昌

高工

矿产

云南省地调局

42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李金高

高工

地质

西藏地调院

43

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齐 文

教授

地质矿产

陕西省地勘局

44

甘肃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叶德金

高工

地质矿产

甘肃省地调院

45

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杨生德

高工

地质

青海省地调院

46

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孟 方

高工

地质矿产

宁夏地调院

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董连慧

高工

地质矿产

新疆地勘局

第五节 保障措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