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蔬菜茶叶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

  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一是要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把标准化生产变化为生产者、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无公害生产和国际贸易需要,统一组织制定、修改各类茶产品的各种标准,形成与全球市场接轨的全套标准体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标准,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不同层次的完善的标准体系;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原料、产品、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对原料、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三是要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违标必究。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应限期整改。四是要加强对企业和农民的示范、培训,逐步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五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的质量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生产经营者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
  ㈤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的故乡,民间留下不少珍贵的茶文物;我国又是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近年来,随着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一批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旅游茶园、观光茶园和休闲茶园以及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应运而生。因此,应充分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促进茶消费,促进茶业经济发展。一是要研究、挖掘、弘扬我国茶历史、茶文化。二是要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推动茶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要充分运用载体,办好展示、展销、品茶等活动。四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文化、茶消费活动。
  ㈥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茶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除中央政府加强投入外,各级财政的引导性投入至关重要。为此,茶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茶业发展,要把茶业纳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就业的整体战略进行规划部署,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范畴来抓,及时研究解决茶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投入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给予重点倾斜,扶持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二是要把农业、林业、扶贫、以工代赈等方面可用于茶业发展的资金打捆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大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茶产业;四是要积极争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五是要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努力增加投入。

  附表1 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

区域分布

省(区、市)名

县(市、区)名

总计

15

118

一、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

合计

48

浙西茶区

开化、余杭、安吉、西湖、淳安、临安、桐庐

浙东茶区

新昌、诸暨、嵊州、武义、绍兴、宁海、

浙南茶区

松阳、遂昌、泰顺、永嘉

闽东绿(花)茶区

福安、福鼎、寿宁、霞浦、蕉城、周宁

苏南茶区

宜兴、溧阳、金坛、句容、吴中、

皖南茶区

歙县、休宁、石台、祁门、黄山、东至、宁国

皖西茶区

金寨、霍山、岳西、

赣北茶区

婺源、浮梁、遂川、庐山

鄂东南茶区

英山

豫南茶区

浉河、罗山、光山、商城、新县

二、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

合计

14

闽南乌龙茶区

安溪、永春、华安、平和、诏安、南靖、大田

闽北乌龙茶区

武夷山、建瓯、建阳

粤东乌龙茶区

潮安、饶平、大埔、揭西



  续附表1 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

区域分布

省(区、市)名

县(市、区)名

三、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合计

38

川西绿茶区

峨眉山、名山、洪雅、蒲江、雨城、夹江

川南优质早茶区

高县、屏山

川东北特色茶区

北川、青川、万源

黔中茶区

湄潭、都匀、凤冈、西秀

重庆茶区

南川、永川、荣昌

陕南茶区

紫阳、平利、西乡

鄂西武陵山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区

鹤峰、五峰、恩施、宣恩、宜都、夷陵

鄂西北绿茶区

竹溪、竹山、保康、谷城

湘东北茶区

长沙、临湘、湘阴、平江

湘西南茶区

石门、桃源、安化

四、西南红茶和特种茶重点区域

合计

18

滇西茶区

凤庆、云县、永德、耿马、昌宁、腾冲、潞西、南涧

滇南茶区

澜沧、翠云、江城、勐海、景洪

桂西南茶区

百色、昭平、三江、灵山、崇左



  附件3: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我国是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梨是我国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我国梨种植范围较广,除海南省、港澳地区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种植。我国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6,中国梨在世界梨产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存在着种植分散、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定并实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对于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升梨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丰富城乡市场果品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梨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近东中心)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远在周朝时期我国已种植梨树,《诗经·秦风·晨风》中就有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上就记载了2100多年前的梨树种植情况。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我国梨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梨产业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为起步发展阶段,梨树种植面积、梨产量由1952年的150万亩、40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460多万亩、160多万吨,梨单产由每亩267公斤提高到351公斤;第二阶段:1979-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梨树面积突破1500万亩,梨产量突破850万吨,分别比1979年增长了2.2倍和4.5倍,单产由1979年的每亩320公斤提高到2000年的553公斤;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梨树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减缓,2007年为1607万亩,产量大幅度增长,达到1289万吨,梨单产由2000年的553公斤/亩提高到2007年的802公斤/亩。
  我国梨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基本是以扩大面积提高总产为主的外延式扩张,生产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第三阶段开始走向以提高单产、优化区域布局为主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总体上说,我国梨产业现正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二)我国梨产业在世界中的地位
  我国梨产业在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73年我国梨收获面积367.5万亩,超过苏联居世界首位,1977年我国梨总产量118.5万吨,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产梨第一大国。2006年,我国梨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1.2%和61.4%,分别是其它各国总和的2.5倍和1.6倍。
  (三)我国梨品种结构和熟期
  梨属植物约有35个种,世界主要栽培的有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4个种系。目前,我国梨栽培涵盖了这4个种系,大量栽培的品种有100多个,如秋子梨系统的南果梨、京白梨、花盖等,白梨系统的鸭梨、雪花梨、慈梨、库尔勒香梨、金花等,砂梨系统的苍溪雪梨、云南宝珠梨、黄花梨、中梨1号、翠冠和从日、韩引进的丰水、新高、黄金梨等,近年从欧、美引进的西洋梨如巴梨、康佛伦斯、红安久等品种表现也较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