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确定重点区域的主要依据
蔬菜生产季节性强,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存在生产的季节性和需求的均衡的矛盾。针对蔬菜生产这一特点,以调剂全国市场供应、扩大出口贸易为基本目标,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八大重点区域。其中,调剂国内市场供应的三大功能区包括五个重点区域,出口贸易功能区包括三个重点区域(见表1)。
(一)地理与气象
目前全国普遍存在春、秋两个蔬菜供应淡季。在我国冬春可以进行露地蔬菜生产的地区,分布在华南以及长江上中游两个区域。其中,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1月平均气温≥10℃,可进行喜温果菜露地生产;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1月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生产。夏秋凉爽,7月平均气温≤25℃,适宜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生长的地区,分布在高原、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考虑到目标市场、运输距离、交通条件、生产规模等因素,确定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为夏秋菜重点产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而我国运力严重不足、贮运设施和保鲜技术落后,必须走适地生产与设施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解决春、秋淡季蔬菜供需矛盾。设施蔬菜重点产区,分布在北纬32°-42°地区,北端以节能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可以生产喜温果菜为界,即1月平均气温>-16℃,南端以冬季可以进行喜凉蔬菜露地生产为界。另外,考虑到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相对集中等因素,确定黄淮海与环渤海湾地区为设施蔬菜重点产区。根据有关的研究结果,本规划编制专家组提出了各重点产区主要地理及气象条件见表1。
表1 重点区域主要地理及气象条件
功能区名称
| 重点区域名称
| 纬度
| 平均气温
(℃)
| 日照时数
(小时)
| 海拔高度
(米)
|
1月
| 7月
| 12-2月
|
|
冬春蔬菜功能区
| 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 | ≥10
| -
| -
| |
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 | ≥4
| -
| -
| |
夏秋蔬菜功能区
| 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 | -
| ≤25
| -
| |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 | -
| ≤25
| -
| 800-2200
|
设施蔬菜功能区
|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
| 北纬32°-~42°
| >-16
| -
| >430
| |
蔬菜出口功能区
| 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 -
| -
| -
| -
| -
|
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 -
| -
| -
| -
| -
|
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 -
| -
| -
| -
| -
|
(二)产业基础
蔬菜重点产区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市场发育、生态环境、龙头企业等产业基础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必须在10万亩以上;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播种面积在5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以省为单位日光温室和大中棚面积170万亩以上,基地县3万亩以上;蔬菜出口重点区域基地县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
(三)发展潜力
目前生产规模小、出口金额少,但气候、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名优特品种,调剂全国市场供应、扩大出口贸易潜力大。
五、蔬菜重点区域布局
(一)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东南沿海,北纬26°以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区,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气候温暖,有“天然温室”之称,1月份平均气温≥10℃,可进行喜温蔬菜露地栽培。气候优势明显,生产成本低,但距目标市场远,运费高,年复种指数高,连作障碍严重,台风暴雨频繁。
本重点区域基地县74个(附表1),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2100多万亩,产量3400多万吨,调出量1800多万吨,调出比例53%,商品化处理率40%左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本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左右、总产量超过4000万吨,调出比例达到55%以上,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商品化处理程度达到80%以上。
3.主攻方向。目标市场:“三北”、长江流域、港澳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冬淡市场,主栽品种:豆类、瓜类、茄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上市期:12月-2月。
(二)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长江上中游,北纬25°-32°,包括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6省市,属中亚和北亚热带,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在低海拔河谷地区也可进行喜温蔬菜露地生产。本重点区域是全国最大的喜凉蔬菜冬春生产基地,气候优势明显,冬闲田面积大,劳力资源充足,生产成本低,但蔬菜品种单一,冬春干旱频繁,抗旱能力较差。
本重点区域92个基地县(附表2),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2300万亩,产量4700多万吨,调出量2200多万吨,调出比例47%,商品化处理率30%左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92个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00万亩,产量超过7000万吨,调出比例超过55%,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商品化处理程度达到65%以上。
3.主攻方向。目标市场:“三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冬春淡季市场,主栽品种和上市期:花椰菜、结球甘蓝、莴笋、芹菜、蒜薹等喜凉蔬菜,11月-4月上市;四川攀西地区和云南省元谋县低海拔河谷区发展茄果类、豆类等喜温蔬菜,3月-5月上市。
(三)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北纬32°-44°,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河北等7省区,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夏季凉爽,有“北方天然凉棚”之称,七月平均气温≤25℃,适宜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生长。本重点区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但干旱少雨,交通条件差,运距远。
本重点区域基地县88个(见附表3),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1200多万亩,产量3800多万吨,调出2000多万吨,调出率53%,商品化处理率35%左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88个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00万亩,产量超过6000万吨,调出比例达到65%,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主攻方向。目标市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华南夏秋淡季市场以及东欧、中亚、西亚等国际市场,主栽品种:洋葱、萝卜、胡萝卜、花椰菜、白菜、芹菜、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上市期:7月-9月。
(四)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滇中和滇东高原、黔西和黔中南山地高原、黔北地区、渝东南山地、湘西山地、鄂西山地,北纬23°-33°,包括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5省市,大部份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800~2200米,夏季凉爽,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七月平均气温≤25℃,适宜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生长。本重点区域气候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但伏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
本重点区域65个基地县(见附表4),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产量2000多万吨,调出量800多万吨,调出比例40%,商品化处理率30%左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65个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00万亩,产量超过3500万吨,调出比例达到55%,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商品化处理率达到65%以上。
3.主攻方向。目标市场:珠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日、韩等国夏秋淡季市场,主栽品种: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胡萝卜、萝卜、食荚豌豆、芹菜、莴笋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上市期:7月-9月。
(五)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黄淮海及环渤海地区,北纬32°-42°,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8省市。本重点区域光热资源丰富,距大中城市近,运距短,供应及时,产品新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可利用冬闲农村劳动力资源,但一次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连作障碍严重。
本重点区域177个基地县(见附表5),2005年日光温室和大中棚面积1450万亩,产量7800多万吨。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50万亩,产量3300多万吨;大中棚900万亩,产量4500多万吨。
2.发展目标。到2015年,日光温室和大中棚面积达到2200万亩,产量超过1.3亿吨。其中日光温室面积800万亩,产量超过5300万吨;大中棚1400万亩,产量超过7700万吨。
3.主攻方向。设施类型:辽宁以日光温室为主,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市大中棚与日光温室并举,江苏、安徽以大中棚为主;目标市场:“三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冬春淡季市场;主栽品种:日光温室种植茄果类、瓜类、豆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以及芹菜、韭菜等喜凉蔬菜,大中棚种植茄果类、瓜类、豆类和叶菜类等;上市期:日光温室11月-6月,大中棚4月中旬至6月。
(六)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包括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苏、辽宁、河北、天津、上海等10省区市,2005年蔬菜出口额占全国蔬菜出口额74%。本重点区域114个出口蔬菜基地县(见附表6),区位、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明显,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多,但生产经营成本高,加工用原料价位高、数量不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10省区市出口量1050万吨,出口额增长1.2倍,蔬菜安全质量达到进口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