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稚参培育:培育密度0.1只/cm
2至0.6只/cm
2的范围内增减。投饵以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饵料为主。稚参附着后必须不间断地充气,溶氧量>5mg/L。水温为18℃至27℃,光照强度为1500 Lx至2500Lx,盐度为25‰至33‰,
2. 养成:
(1)海底增养殖:
①海区选择:要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澈,潮流畅通,流速缓慢,海底有岩礁、砾石、硬沙及海藻丛生的泥沙底质,水深2m至15m的海区。
②放苗密度:2头/ m
2至4头/ m
2。
③放苗时间:每年4月至6月或10月至12月。
④管理:底播增殖区严禁拖网渔船作业,及时清除敌害。
(2)池塘养殖:
①池塘条件:无渗漏,不能有太厚的淤泥。池水日交换能力在30%至50%,水深为1.5m以上,面积1公顷至10公顷为宜,放苗前要进行浸泡、清塘处理。
②人工造礁:放苗前1个月造礁。人工礁材料以石块、瓦片为主,尽量营造礁洞。礁体高度为40cm至80cm。造礁数量为150 m
3/公顷至1500 m
3/公顷。
③苗种投放:苗种规格以体长2cm以上、健壮无病。放苗密度,体长2cm左右(0.6g左右),10万只/公顷至15万只/公顷为宜;体长5cm左右(50g/只左右),5万只/公顷至8万只/公顷为宜。
④管理:适时适量换水。投喂及病害防治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执行。
3. 收获:海参体重达到150g以上,参体自然伸长为17cm以上时可收获。春季、冬季、秋季,潜水采捕或放水后采捕。
4. 加工:
(1)盐渍海参。
①剖割:用小刀在海参背部或腹部插刀,纵割一小口,长约参体的1/3。剖割后,摘除肠与呼吸树等内脏。用海水洗去污物。
②煮参:将4倍于参重的水煮沸后放入洗净的海参,猛火加热,用木铲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水面上的浮沫要及时去掉,煮沸20分钟即可,煮好的海参应及时捞出。
③腌制:将煮好的海参捞出,趁热加入40%的食盐搅拌均匀,使其降温;冷却后,把海参连同食盐及渗出的汤一起倒入缸中,缸顶加封顶盐后盖严,置于阴凉处保存。
(2)干海参:
①盐煮:在锅中加入约占容积70%的饱和食盐水,烧沸后,将盐渍海参倒入锅内,并加入占参重10%的食盐,猛火加热,用木铲轻轻搅拌,及时除去浮沫;煮到30分钟时,捞出若干个观察,如参体表面见风即干,并有白霜似的盐粒结晶便可。
②拌灰:盐煮后的海参,应立即倒入木槽中趁热拌灰。每100kg海参用炭灰10kg。
③晾干:可采用自然晾干、机械烘干和低温冷冻干燥等方法。
5.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三) 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活海参:体色黄绿或土黄或暗红或微黑色;皮质肥厚;4列不规则圆锥状疣足挺直、尖端无溃疡,体表无溃疡;口部触手能收缩紧闭;管足能伸缩自如、吸附力强,爬行正常。
(2)盐渍海参:黑色,形状呈纺锤、无瘪扭,富弹性,口部触手内缩,圆锥状肉刺实挺,体表完整、无溃烂斑点;刀口齐直、外翻、白色;体腔紧缩、空隙小;内层纵环肌白色,无掺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