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申明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配套经费承诺函、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请指南》将在国家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和中国林业科技网站(www.forestrysci.gov.cn)同时发布。
7、请各申报单位于2009年6月8日16点前,将申报文件随上级主管单位出具的公函一并报送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以签收时间为准,过时不再受理。受理单位对申报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延误或损坏不承担责任。
寄送地点: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
地址:北京市和平里东街18号 邮编:100714。
8、联系人和电话: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 段经华 杨振寅
电话:010-84238700 传真:010-84239221
E-mail:kjsjhc@126.com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 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1、油茶高产优质新种质创制
一、研究内容
1. 油茶特异育种种质收集与创制
收集保存和评价具有高产、高抗、早丰等优良性状的油茶新种质,建立种质管理数据库和育种资源保存基地;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固定和利用等技术,培育优良油茶超高产新品种、高油酸高抗油茶良种、杂种优势明显的杂交新种质;开展主要良种全区域化试验,选出各地最适宜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提出品种栽培区划;研究主要良种鉴别技术(包括早期鉴别技术),建立主要良种鉴别技术系统。
2. 油茶抗逆及边缘分布区品种选育
综合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抗病虫、抗旱、耐瘠薄油茶新种质。筛选培育出早花、避寒、适合北缘产区(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川)栽培的油茶优良品种,耐高温、耐强光适合南缘产区(广东、广西、海南)及适宜西南高原区域(云南、贵州)的油茶品种。
3. 油茶良种高效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优化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条件,开发快速、便捷的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开展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筛选轻型基质配方,培育优质壮苗,建立油茶良种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攻克油茶扦插苗根系发育不良的难题。开展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完善油茶高产稳产采穗圃营建技术。
二、考核指标
收集、保存优良特异种质资源800~1000份,并分别建立完善的资源档案;筛选油茶优异新种质200~300个;提出一套油茶新品种快速评价和鉴别技术体系;选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20~30个;建立油茶新品种规模化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申请专利2~3个,编写1~2个标准或技术规程;培养油茶专业高级研究人员5人,硕士、博士5~10人,发表论文15篇。
三、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750万元。
课题2、油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油茶丰产林品种配置技术与群体结构调控制技术
研究油茶良种特性和适应性,准确掌握品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用田间杂交、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高坐果率油茶品种组合,建立现有优良油茶品种的栽培配置技术体系;开展油茶树体结构调控技术研究,建立油茶最优树体结构模式和树体培育技术;开展不同生长阶段复合经营技术研究,筛选出不同复合经营模式。
2.油茶丰产林水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油茶树体养分与林地资源环境要素的供需平衡规律及其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关系,建立油茶产量与林地水、养分的响应关系模型;研究土壤和油茶叶片营养诊断技术,提出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地肥力调控技术方案,建立油茶高效的肥、水管理技术体系;研制油茶专用肥;研究油茶不同经营强度下的生态经营技术;建立油茶集约栽培技术体系。
3.油茶低产林分类经营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
围绕油茶低产林的分类与评价、综合配套改造技术需求,深入分析不同油茶林低产现状、特点及增长潜力,研究油茶低产林分类经营技术,提出有效的产量恢复分类经营模式,研究建立适合于不同产区油茶低产林分类经营模式下的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4.油茶有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地理及其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划分油茶病虫害防控区域。研究建立油茶主要有害生物预警系统;研究油茶苗木主要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制定油茶苗木产地检疫技术规程;研究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专用生物农药,建立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二、考核指标
建立配合率高的油茶主栽品种配置技术;研制亩产茶油50 公斤以上的油茶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提出油茶低产林分类经营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不同立地类型油茶林地水肥控制技术;研制油茶专用高效复合肥2~3种;构建油茶主要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筛选出高效的油茶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制剂2~3种,并提出相应的林间应用技术规程;申请发明专利2~3项;制(修)订油茶丰产经营的相关标准各1 ~ 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30篇,培养研究生10~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