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失效]


  拭子
  理想的情况下,标本应使用头部为合成纤维的拭子(例如,聚酯纤维 ),用铝或塑料做杆。不推荐棉拭子和木杆。不能用海藻酸钙做的拭子收集标本。标本采集管应包含3毫升病毒运输液(例如,含有蛋白质稳定剂,阻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抗生素,缓冲液) 。

  临床标本储存
  所有呼吸道标本应保存在4℃ ,并尽快放置在-70℃。如果没有-70℃度冰箱,标本应保存在4℃ ,但不应超过4天。

  临床标本运输
  临床标本应按照A类包装要求运送,并用干冰运输。
  所有标本应标示清楚。疑似病例标本运送应包含的信息请参照禽流感标本运输。

  检测程序
  呼吸道标本应首先应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Swine( H1N1)的HA基因和NP基因,以及质控对照RNP基因。同时,接种MDCK细胞或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推荐的检测方法
  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猪流行性感冒( H1N1病毒)病毒。

  其他检测方法
  快速流感抗原检测
  一些商用快速检测可以区分A和B型流感病毒 。快速检测实验A型流感阳性的病例符合可能病例的标准(见上文) 。这些实验对检测人感染猪流行性感冒( H1N1病毒)病毒临床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未知,而且检测季节性流感病毒的灵敏度不佳。因此,快速检测阴性结果可能是假阴性,不能作为猪流感感染的最后诊断。

  免疫荧光法(或装配的IFA )
  免疫荧光试验可以区分A和B型流感病毒 。检测A型流感阳性的病例符合可能病例的标准(见上文)。免疫荧光试验的结果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操作技能,对检测人感染猪流行性感冒( H1N1病毒)病毒临床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未知。因此,免疫荧光试验阴性结果可能是假阴性,不能作为猪流感感染的最后诊断。

  病毒培养
  可用MDCK细胞和SPF鸡胚分离猪流感( H1N1病毒)病毒可以诊断感染,但无法为临床诊断及时提供结果。病毒分离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猪流感( H1N1病毒)病毒。

  附件4:
人感染猪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

  为及时、科学地判定动物猪流感及人感染猪流感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猪流感在人间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如下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1.判定标准
 
 按照以下判定标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
  1.1  人感染猪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
  1.2  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2.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1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填写登记表(表1)
  2.2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2.3  可居家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的措施。
  2.4  观察期限为7天(自最后接触感染动物及人感染猪流感患者计算起)。医学观察开始前,根据确定的观察期限判断实际观察时间。
  2.5  医学观察开始前,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专业卫生人员必须通过口头或以告知书的方式,告知被观察对象以下内容:
  ①人感染猪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
  ②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联系人、联系方式,以便出现相关症状后进行报告。
  2.6  在医学观察期间建议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2.7  医学观察期间,由当地疾控机构对密切接触者每日测量1次体温和健康询问,填写《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表2),由其每日按《人感染猪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每日统计汇总表》(表3)进行汇总。
  2.8  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的,在有防护的条件下,转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观察治疗,并采集标本进行相关检测。
  2.9  对于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其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直接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处理措施同上。
  2.10      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原地,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通知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处理措施同上。

  表1.        县确诊或疑似人感染猪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一览表     第 
  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     调查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详细住址

接触病例类型

最早接触时间

最后接触时间

接触频度

接触地点

接触方式

备注

            
            
            
            
            
            


  注:1. 接触病例类型:⑴疑似病例 ⑵确诊病例
  2. 接触地点:包括 ⑴ 家中 ⑵ 医疗机构 ⑶ 工作单位 ⑷ 其他___________
  3. 接触频率:分为 ⑴ 每天 ⑵ 数次(写明日期或日期范围) ⑶ 仅一次
  4. 接触方式(多选):⑴ 共餐 ⑵ 同室 ⑶ 同病区 ⑷ 共用生活用品 ⑸ 分泌物、排泄物等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