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液化气水运量变化的情况表明:长江内河液化气水运量已连续三年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下降迅猛,其原因:一是随着长江沿线公路网络的发展,沿江部分炼油厂改变了过去液化气销售策略,将大批量液化气通过船舶直接运销到沿江二、三级气库的经营方式,改为小批量用槽车直接配送到终端销售网点的经营方式,使短途汽槽运输替代了部分原有的船舶运输,导致长江内河液化气水运市场逐步萎缩,而且这种趋势在沿海公路网络发达的地区也呈发展态势;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国内液化气需求下降及境外直航船进口气增加的影响,长江沿线石化企业的液化气生产量减少,货源下降。
虽然2008年沿海液化气水运量有一定增长,但与2008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超过3500万吨,新增液化气产量达160万吨的数据对比,新增海运量仅是新增产量的一成,未能与新增产能同步增长,这与水运市场对新增下海量的预期还有很大缺口。其主要原因是:
①金融危机前,部分炼油厂在原油价格高企的大环境下,努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原油加工效益。其中部分炼油厂用液化气作为深加工的化工原料,原本需要通过海运销售的液化气减少,导致液化气海运量下降。
②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炼油厂的生产燃料逐步将燃料油改用液化气。这些确保环保达标的措施,又增加了炼油厂的液化气自用量,减少了液化气的商品量。
③受陆路槽车运输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海运货源不断流失。由于汽槽运输批量小,灵活快捷,直达销售终端网点的特点,特别是在目前液化气市场销售价格瞬息万变的时期,汽槽运输充分发挥了资金占用少,周转快,市场风险小,货物流向变化多的优势。尤其是汽槽运输利用超载,掺混二甲醚等不规范的行为,降低运费,使液化气陆路销售价格低于海运销售价格,形成对船舶运输的竞争优势,从而分流了越来越多的海运货源。据统计,2008年至少有30万吨以上原本属船运的货源被槽车争夺,抑制了海运量的增长。
④随着国内主要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与之配套的化工深加工或延伸加工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为满足配套项目的原料需求,过去需要通过液化气船舶承担外输的丁二烯等产品,因直接隔墙销售,致使船运量大幅下降,原本抽出来专门从事丁二烯等产品运输的液化气船舶,又有部分被迫重返液化气运输中。2007年以前,国内每年还有约30万吨左右丁二烯等产品通过船运,约占全年液化气水运总量的近1/10,分流了一部分液化气运力。然而,到2008年已减少到不足20万吨,已由过去每年至少有6-8艘液化气船专门承运,减少到2008年的3-5艘。因此,2008年丁二烯等产品船运量的大幅减少,影响了液化气水运总量增长速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