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断提升青年就业能力。从办学方向、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材编印、学员管理等方面指导各地加强青年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等团属阵地的作用,推广省市团校办职业技术学校的做法。争取职业培训机构的支持,加强对青年就业能力的培训。实施“百万下岗失业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指导各地青年就业培训基地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培训项目,对下岗失业青年开展操作技能培训、市场适应力训练,并强化需求约束,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势施教。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推广“订单式”培训,使青年就业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抓好“玫琳凯培训项目”和“中青奥美项目”等示范项目的实施,帮助接受专门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青年到合作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上岗。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青年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培养青年技能人才、青年技工的力度。推进“新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村青年进行以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就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千宫百万”行动和“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帮助青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素质拓展证书,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基础。筹建青年职业学院,为更多的青年接受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三、为青年就业创业牵线搭桥。继续抓好以省际工岗快递、省内工岗快递、网上工岗快递为主要内容的“工岗快递”行动,进一步推进青年劳务协作区建设,加大信息沟通和交流,帮助青年跨地区、跨行业顺利就业。继续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继续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为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要求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广泛开展教育、医疗、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大力开发农村卫生、社区治安、城市帮教等公益项目,帮助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大学生实现阶段性临时就业。以《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管理条例》为依据,推动107个重点联系城市加强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并指导其普遍建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需求档案,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企业空岗及用工登记制度,加强信息员队伍和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发挥“彩虹工程”在中介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依托中国青年创业网、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网、彩虹网等网站,分层次发布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为青年就业服务。
四、对特困青年实施就业援助。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将钱物、岗位、技术、信息、政策等送到特困青年的手中,为他们提供就业援助。定期组织走访特困青年,动员各类优秀青年、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采取“一助一”长期结对等方式,帮助特困青年解决生活难、培训难、就业难等问题。依托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建立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站,建立共青团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等,促进下岗失业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健康成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