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118号--审定通过56个小麦、油菜品种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长江上游区试平均亩产166.51kg,比对照增产7.26%。2007-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69.72kg,比对照增产4.62%。两年共24个试验点,17个点增产7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8.12kg,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92%。2007-200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148.9㎏,比油研10号增产9.81%。
  栽培技术要点:⒈ 播种期。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⒉密度。亩植7000-8000株/亩,如直播应亩留苗10000-12000株。⒊合理施肥。亩产150-200㎏需亩施纯氮15㎏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特别强调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作基肥沟施或兑水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省面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7
  品种名称:油研1707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8227A/898
  以往审定情况:2006年10月四川审定
  特征特性:油研1707为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7.25天,与中油杂2号相当。幼苗子叶肾型,心叶微紫,裂叶3-4对,幼苗半直立,叶缘有锯齿,花瓣复瓦状排列、黄色。平均株高181.8 厘米,单株有效角数356.34个,每角粒数20.64粒,千粒重3.46g。田间区试调查,菌核病发病率11.89%、病指为6.24,病毒病发病率0.49%、病指为0.25。抗病鉴定结果为中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1.05%,饼粕硫甙含量23.05μmol/g,含油量45.67%。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长江中游组区试平均亩产190.01kg,比对照增产1.43%。平均产油量86.06kg/亩,比对照增产7.23%。2007-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61.42kg,比对照增产3.19%。平均产油量74.28kg/亩,比对照增产12.05%。两年平均亩产油量80.17公斤,比对照增产9.4%,17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5.72公斤,比对照增产2.23%。 2007-200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145.5㎏,比中油杂2号增产1.25%。
  栽培技术要点:⒈ 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⒉亩植7000-8000株/亩,如直播应亩留苗10000-12000株。⒊合理施肥,亩产150-200㎏需亩施纯氮15㎏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特别强调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作基肥沟施或兑水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8
  品种名称:先油杂2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贵大神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847A/HF15
  以往审定情况:2006年12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生育期平均224.45天,与油研10号相当。幼苗子叶肾型,心叶微紫,幼苗半直立,花瓣复瓦状排列、黄色。平均株高189.1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8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439.67个,每角粒数18.79粒,千粒重3.66g。区试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率5.32%、病指为2.73,病毒病发病率0.58%、病指为0.15。抗病鉴定结果为低感菌核病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甙含量21.42μmol/g,含油量42.8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长江上游组区试平均亩产166.32kg,比对照增产7.14%。2007-2008年试验平均亩产176.26kg,比对照增产8.65%。两年试验共24个试验点,18个点增产6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1.29kg,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91%。2007-200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62.8 kg,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4.36%。
  栽培技术要点:⒈播种期。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⒉密度。亩植7000-8000株/亩,如直播应亩留苗10000-12000株。⒊合理施肥,亩产150-200㎏需亩施纯氮15㎏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必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作基肥沟施。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及其以南、云南省、贵州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9
  品种名称:秦优33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133×Y76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45.0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绿,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微披蜡粉,无刺毛,叶柄短,顶叶圆。花瓣中等,花色黄,花瓣侧叠。种皮黄褐色。匀生分枝类型,平均株高169.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77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数353.0个,每角粒数21.0粒,千粒重3.65克。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菌核病平均发病率5.68%、病指3.23。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2.43 μmol/g,含油量47.77%。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黄淮区试平均亩产200.14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93%。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39.31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9%。两年试验共19个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219.73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2%。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87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33%,亩产油量增产12.14%。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瘺钾?区要适量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2.适时播种,壮苗移栽,合理密植。水肥地亩留苗密度9000-10000株,旱地亩留苗密度12000-14000株。3.适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虫害,返青后防治油菜茎象甲,后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甘肃省陇南、河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0
  品种名称:秦优19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Sn338×P47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化杀型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46.0天,与对照秦优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绿,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微披蜡粉,无刺毛,叶柄较长,顶叶椭圆。花瓣中等,花色黄,花瓣侧叠。种皮褐色。匀生分枝类型,平均株高169.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49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数327.4个,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3.99克。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菌核病平均发病率3.98%、病指2.36。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甙含量23.35μmol/g,含油量45.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黄淮区试平均亩产184.6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47%,平均产油量86.52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8.66%。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35.82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34%,平均产油量102.65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54%。两年试验结果,共19个点试验,11个点增产8个点减产,平均亩产210.21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15%。两年平均产油量94.59kg/亩,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05%。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1.59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81%。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量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2.适时播种,壮苗移栽,合理密植。水肥地亩留苗密度9000-10000株,旱地亩留苗密度12000-14000株。3.适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虫害,返青后防治油菜茎象甲,后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江苏省淮河以北、陕西省关中、甘肃省陇南、河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1
  品种名称:青杂 6 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
  品种来源:105A×1842R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130.0天,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蜡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匀生分枝类型,杆硬抗倒,平均株高180.9㎝,分枝部位73.65㎝,有效分枝数8.25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09.38个,每角粒数25.56个,千粒重3.80g。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株率4.28%,病指1.53%, 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甙含量20.6μmol/g,含油量47.39%。
  产量表现:2005年全国春油菜区试,平均亩产为250.74㎏,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15.51%。2006年区试,平均亩产为233.82公斤,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10.93%。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219.97公斤,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7.73%。
  栽培技术要点:⒈适时早播: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条播,播种量为0.35-0.50㎏/亩。⒉合理密植:播种深度3-4㎝,株距25-30㎝,每亩保苗1.50-2.50万株/亩。⒊田间管理:底肥每亩施磷酸二胺20公斤、尿素4-5公斤。及时间苗、定苗,浇水。苗期(4-5叶期)追施尿素每亩6-8公斤。⒋防虫治虫: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青海省、甘肃省低海拔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2
  品种名称:蓉油16
  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蓉A0068×蓉C1118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