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事业单位,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各类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开展主题科普宣传和教育。(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林业局、中国科协、中科院)
16.城乡社区科普宣传栏(画廊)、科普活动室、科普大篷车等基层科普设施,进一步充实主题宣传内容,面向公众开展宣传。在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推动每月更新科普宣传栏的展示内容。(有关单位)
17.利用现有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对公众开放,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等主题活动。(气象局)
二、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
(一)推进科学教育,探索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有效模式
18.继续开展学校科技教育,进一步修订科学课程标准,丰富科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动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开展,提高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水平。(教育部)
19.出台《中国未成年人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深化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动员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青少年读书学习提供实际帮助。广泛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科技扶贫、“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素质。(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共青团中央)
20.加强科学教育的队伍建设。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启动中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鼓励各地开展教师科学素养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提高中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探索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的长效机制。(教育部、中国科协)
21.加强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丰富学校科技教育的设施,改善学生动手实践的条件。进一步推动《
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落到实处,为学生到科技馆、天文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启动第二批“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探索科技馆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和教师教学有效合作的途径与机制。推动建立基础理科人才基金实践基地、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活动,做好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教育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