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共11项,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工程共33项,取缔关停222家污染企业,其中关停轻烧镁砂窑113座,涉及企业66家,关停小炼铁、小铸钢、小轧钢84家,小选矿57家,其他污染企业15家。对鞍轮集团等51家重污染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94天,占全年天数的80.5%,创历史新高。
新建3个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入区率达81.6%,淘汰落后工艺设备78台套,拆扒原有生活、生产用锅炉11台。城市布局得到全面优化。将海城市医疗废物运送到鞍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结束了海城市医疗废物自行焚烧的历史。
常德(湖南)
2007年,常德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的技术核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名。
政府决定投资17.5亿元,全面治理穿紫河。关闭砖瓦厂40多家,关停整治了72家造纸企业和多家小水泥、小化工企业,淘汰1蒸吨/时以下的燃煤锅炉100多台,30多家企业采取了除尘脱硫措施,有效地能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
全面实现垃圾袋装化,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并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容量为9600万立方米的桃树岗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设了规模为日焚烧医疗废物8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年处置市城区医疗废物461吨,处置率100%。
郑州(河南)
以“创模”为载体,以改善区域环境为目标,共投资51亿多元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先后出动人员4000多人次,对450余家企业进行了明察暗访,对发现的75起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挂牌督办,30家环境违法企业列入环境“黑名单”,并在《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拆除(改制)燃煤大锅炉42台,拆除烟囱833根,16台在役发电机组完成脱硫治理任务,减少SO2排放15370吨;建成污水处理厂11家,日处理污水103.5万吨。
创立了十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度: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奖惩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制度、明察暗访制度、新闻曝光公示制度、内部通报制度、信访处置制度、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制度。
平顶山(河南)
督促关闭了9家23台总产能46.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闭了6家16条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提前一年关闭了2条立波尔窑水泥生产线和10家耐火材料厂;完成了4家电厂7台机组的脱硫治理任务,取缔了市区的24台锅炉;完成矸石山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减轻了矸石山的扬尘污染。开展了煤场、灰场的专项整顿,取缔了市区违法煤堆、煤泥堆650多处;投入资金4360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工作,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2007年我市大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优良率85.8%,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全省增幅第一。
投入180多万元更新了一批现场执法设备并建成了在线监测监控中心,安装了66套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实现了与省监控中心联网;对24家企业的排污量进行了审核并颁发了排污许可证。
三门峡(河南)
以“四城”(环保、卫生、园林、文明)联创为目标,制定《三门峡市城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原煤散烧污染整治、燃煤锅炉污染整治、餐饮业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扬尘污染整治、秸秆杂物禁烧、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城市绿化等“十大任务”,将73家企业列入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建成112万千瓦现役燃煤电厂脱硫治理工程。
福州(福建)
围绕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处理10万吨洋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投入试运行,日处理10万吨洋里污水处理厂三期、日处理10万吨连坂污水厂一期工程开展前期工作;投入4亿元建成了高标准的红庙岭垃圾二期焚烧发电厂,日增1200吨生活垃圾消纳处理能力;内河整治工程全面提速;工业重点行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泉州(福建)
实施“创模”持续改进,进一步深化“城考”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泉委〔2007〕102号),明确职责,建立长效机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二期工程(8吨/日)投入使用;全部清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又划定21个建制镇2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2007年市区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继2006年投入12.6亿元,2007年又安排资金11.7亿元,组织实施92个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项目,近海水质得到改善。2007年度全市共投入环保资金47亿元,环保投资指数2.06%。
宝鸡(陕西)
拆除市区内集中供热区内和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内的分散燃煤锅炉;投资6000万元建设代家湾集中供热工程,新建加气站2座;完成中铁宝侨有限公司炼钢炉、石油钢管公司废气治理工程;关停了红光钢铁公司、陕西矿建公司铅冶炼厂等污染企业4户,拆除众喜水泥、社会水泥、天柱水泥等立窑生产线3条。法门纸业、圣龙纸业等3户化学纸浆企业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废水深度治理工程。争取省渭河污染治理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市政府贷款近4亿元全力支持配套管网建设。建成3座县区污水处理厂和1座垃圾处理厂,其余县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全部动工建设。
渭南(陕西)
实施“创模”持续改进,投入200万元,实施尤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埋设界桩600个,建设铁围网3.5公里,连续两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障了市民饮水安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造纸企业3家,取缔化学制浆生产线2条;关停了23条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19.6万吨;关停了12条焦化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1万吨。西禹高速沿线一公里范围内4家水泥企业的立窑生产组已按整改要求关闭拆除。
对32家重点企业的排污口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市级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污染监控网络初步形成。
铜川(陕西)
2007年,突出抓好210国道和药王山周围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关闭拆除了8家企业的8台水泥立窑和1台中空回转窑,对210国道沿线和药王山周围水泥企业全面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从排污口、扬尘点、物料运输、装卸、堆放到产品出厂实行全过程控制,集中整治二次扬尘和无组织排放。全市计划完成锅炉治理改造任务24台,实际完成28台。
更新改造了省崔家沟煤矿井下废水污泥干化设施;完成陈家山煤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改维修工程;市中医医院建设了病毒病菌废水处理设施;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7个直接工业排污口。
石嘴山(宁夏)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削减COD317.9吨、SO2312吨、工业粉尘300吨。对大武口区的14家单位的18台小锅(茶)炉进行了煤改气整治和限期拆除,削减SO274.2吨,对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实施督察,使其及时开工建设,该公司投资1.14亿元,于2007年3月开工建设的3#、4#机组脱硫装置将于2008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关停取缔24户企业(生产线)。其中造纸企业6家;焦化生产企业2家;生铁冶炼企业5家;关停了恒大水泥厂、太西水泥厂、金利实业公司水泥立窑;关停了平罗化肥厂5万吨合成氨、20万吨碳酸氢氨生产线;关停了第一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机组2座;关停拆除1800KVA硅锰合金冶炼炉2座;关停24门粘土砖窑2座。
温州(浙江)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五个一工程”加以推进,新建排污主干管30.7公里,收集管网87公里,各县新建主干管60公里。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从日处理量10万吨上升到20万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吨/日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期3万吨/日工程已在建设中;东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西片污水处理厂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各县市8座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开工建设杨府山垃圾填埋厂生态恢复工程,启动临江垃圾发电厂扩容工程。
湖州(浙江)
以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六小行业”的审批和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向公众开放机制,提高全民对环境的知情权,共同参与环境监管。在省内率先建成市级环境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完成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完成101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6个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9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并实现联网。凤凰污水处理厂二期4.5万吨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湖州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效解决工业危险废物出路;建设完成南太湖垃圾焚烧厂并投入使用。
广州(广东)
2007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授予广州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投产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20万吨/日)、新建市荔城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等,全市新增绿地28.46平方公里;完成天然气置换22.3万户,新增饮用净水服务人口156.44万人。
向172家重点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关闭、搬迁“退二”企业38家, 86.1万千瓦小火电组停产,取缔违法排污企业91家;严格环保准入,全市共审批通过建设项目4024个,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661个,占受理项目总数的14.1%。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