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法院技术合同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国光
(1999年11月26日)
全国法院技术合同审判工作座谈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实施以来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合同法,进一步推进技术合同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司法服务。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实施以来技术合同审判工作的简要回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以下简称
技术合同法)自1987年11月1日起实施以来的十二年时间内,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事业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明显进展。科学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发展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把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进一步落实为“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确立的“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题,又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科教兴国”的步伐,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全面部署。十二年来,人民法院的技术合同审判工作围绕着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承担起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历史责任,为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司法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受理和审结了一大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自1987年
技术合同法实施以来至今年9月底,全国各级法院受理并审结一审技术合同纠纷案件共计14000余件。全国法院在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相对较多,审理难度大,审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繁重的审判任务。通过对案件的审理。调整和规范了技术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依法保护了技术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动了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广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充分发挥了人民法院审判职能在保障和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应有作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二)初步确立了技术合同审判的一些重要司法原则。人民法院在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初步摸索和确立了技术合同审判的一些重要司法原则。这些原则是:
1.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速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坚持技术合同主体的广泛性。不仅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可以订立技术合同,而且机关法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课题组、自然人等,只要具备履约能力。都可以订立技术合同,成为技术合同的主体,从而鼓励全国人民积极从事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其次,禁止非法垄断技术。在审判实践中,对于那些妨碍技术进步的技术合同或者合同条款,人民法院都依法认定其无效。
2.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技术权益的原则。人民法院在处理技术合同纠纷当事人权益问题上,坚持精神权利不得侵犯,经济权利合理分享。对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依法保障其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署名的权利和取得荣誉证书、获得奖励的权利;对于当事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约定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权和技术秘密的使用权、转让权的,人民法院依法认定有效,坚决予以保护。在处理单位和职工的权益问题上,注意区分职务与非职务技术成果,人民法院对单位和个人享有的合法技术权益均依法予以保护,其具体方法已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中。
3.尊重科学规律的原则。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
技术合同法的十二年中,始终把尊重科学规律作为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重要司法原则之一。根据技术开发只需要一次性劳动的特点,凡是作为技术开发合同标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即依法判决当事人之间解除合同,避免重复开发研究。在履行技术合同开发的过程中,凡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而导致研究开发失败的。即认定为风险责任。为了正确认定和解决技术合同纠纷中的专业技术问题,人民法院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技术鉴定制度,也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把尊重科学规律作为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