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

编号

使用者

坐落

用途

获得使用权时间

认定为应收回

的时间

土地面积

处置

状况

        
        

  注:1.统计评价时点数据。2.处置状况分为已处置和尚未处置。
  资料来源:

  表C11 开发区土地市场化供应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单位:公顷

年份

有偿使用

土地面积

通过招拍挂方式

出让的土地面积

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

的工矿仓储用地面积

    
    

  注:统计自开发区设立至评价时点累计数据。
  资料来源:

  表C12 开发区典型工业企业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盖章)

项目

内容

备注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行业类别

  

行业代码

  

二、企业投入情况

 

 

预计总投资(万元)

 

 

实际完成投资(万元)

 

 

企业人数(人)

 

 

三、企业产出情况

 

 

工业产值(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利税总额(万元)

 

 

四、企业用地情况

  

批准用地总面积(公顷)

 

 

其中:1. 厂房及配套用地面积

 

 

2. 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3. 厂区内部预留地面积

 

 

4. 露天堆场、露天操作场地面积

 

 

五、企业建设情况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容积率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建筑密度(%)

 

 


  注:1. 企业地址应详细到门牌号。2.工业建设项目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30个二级类,名称和代码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 4754-2002)C制造业填写。3. 对于内部没有明确功能分区的企业,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所分摊的土地面积。

  附录D(标准的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D1 一般要求

  D1.1 评价指标一般按照正向相关指标设置,即其数值越大,代表土地利用状况越佳,反之相反。
  D1.2 评价指标的数据口径和对应范围执行本规程3.5.4条款的规定,但在本规程附录D2、D3、D4中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D1.3 评价指标的内涵、数据口径和对应范围与本规程3.5.4条款、附录D2、D3、D4的规定有显著差异时,应予以说明。

D2 土地利用状况指标定义及要求

  D2.1 土地利用状况(A)包含土地开发程度(A1)、用地结构状况(A2)、土地利用强度(A3)等三个子目标。反映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D2.2 土地开发程度(A1)涉及土地开发率(A11)、土地供应率(A12)和土地建成率(A13)等三个指标。
  D2.2.1 土地开发率(A11)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面积与不可建设土地以外的土地面积之比。单位为%。
  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不可建设土地以外至少达到“三通一平”的土地。“三通一平”即通常所说的通上水、通路、通电和场地平整。
  D2.2.2 土地供应率(A12)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与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面积之比,单位为%。反映开发区已达到供地条件土地的供应情况。
  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是指通过划拨和有偿使用方式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D2.2.3 土地建成率(A13)是指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反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建成状况。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已经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的国有建设用地面积。
  D2.3 用地结构状况(A2)涉及工业用地率(A21)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率(A22)等两个指标。
  D2.3.1 工业用地率(A21)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反映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的比重。工矿仓储用地以本规程附录A“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Ⅰ)”中的工矿仓储用地内涵为准。
  D2.3.2 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率(A22)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之和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比重。本指标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的必选指标,其他类型开发区评价时备选。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以本规程附录A“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内涵为准。
  D2.4 土地利用强度(A3)涉及综合容积率(A31)、建筑密度(A32)、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A33)、工业用地建筑密度(A34)等四个指标。
  D2.4.1 综合容积率(A31)是指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无量纲。反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体利用强度。
  D2.4.2 建筑密度(A32)是指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总面积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单位为%。反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体利用强度。
  D2.4.3 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A33)是指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与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之比,无量纲。反映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的利用强度。
  D2.4.4 工业用地建筑密度(A34)是指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上的建筑基底总面积与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反映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的利用强度。

D3 用地效益指标定义及要求

  D3.1 用地效益(B)包含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B1)一个子目标。反映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效益情况。
  D3.2 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B1)涉及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B11)、工业用地产出强度(B12)、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B13)等三个指标。
  D3.2.1 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B11)是指开发区累计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万元/公顷。反映开发区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的投入强度。
  D3.2.2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B12)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万元/公顷。反映开发区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的产出效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