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验室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时,要认真按照《基孔肯雅热实验室检测方案》(附件1)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省级实验室无检测条件或无法鉴定时,应将原始标本及分离物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五、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按照《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2),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感染地点,搜索共同暴露者,评估本地发生感染和流行的风险。填写《基孔肯雅热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附表)。
出现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要进行病例的主动搜索,开展蚊媒应急监测和评估,分析疫情动态,预测流行趋势,及时向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六、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没有可用的疫苗,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相似,控制媒介密度是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最重要的措施。由于传播媒介与登革热相同,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措施可基本参考登革热的相关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1. 做好公众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
向公众传播普及有关防治知识,指导公众采取正确的预防行为,提高个人和群体的预防保护能力。
(1)宣传指导群众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居室内外无用的贮水容器,如废旧轮胎、空饮料瓶、破缸和水罐等,并定期更换水缸、花盆、罐及其他小型容器的储水,家用的水缸和贮水池应加盖并经常清洗。
(2)宣传指导群众采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尤其是前往非洲和东南亚流行区的旅游者更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并输入基孔肯雅热。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2. 媒介伊蚊监测
有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区或曾经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要开展社区蚊媒密度监测或调查,包括伊蚊种类、季节消长、抗药性、近期蚊媒治理用药情况调查,了解当地蚊虫孳生环境、媒介伊蚊种群的分布、孳生地和密度的动态变化,为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预警提供参考依据。一旦发现蚊媒指数偏高时,相关单位须进行孳生地清除工作,开展预防性灭蚊。
3. 做好输入性疫情的监控
我国尚未发现基孔肯雅热的本地流行,输入性病例的及时发现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防,及时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
(二)疫情控制措施。
1.病例管理和病例搜索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后要及时报告,使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尽早掌握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医院对处在病毒血症期的病人(发病后4天内)应采取蚊帐或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病房内采用杀蚊剂杀灭成蚊,以防止病毒传播。
疾控人员接到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调查疑似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调查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寻找感染来源和可疑的感染地点,搜索病例发病前2周和发病后5天内居留地点的漏报和漏诊病例,以指导疫点的紧急喷药、清除孳生地等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