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二)集中安置在远离原居住地的儿童。

  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基本培训,由教师发现应激反应较重者,转介给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干预。

  (三)因伤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

  由医院负责提供固定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定期为儿童伤员进行心理辅导或干预,在儿童伤好回到原来居住地时,最好提供已经进行过的心理干预记录或量表检查分数;因伤致残的儿童,要有专人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四)因目前没有确认亲人是否遇难(可能的孤儿)而居住在集中安置地的儿童。

  要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

  七、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随访

  儿童灾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依据灾难发生后的阶段以及一些外界因素而发生变化,大多数儿童灾后一周症状开始减轻、一月后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有约10%左右儿童会出现持久、严重心理疾病,而且有一部分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需要对灾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进行阶段性随访,对早期高危或异常的儿童更需要定期随访进行心理评估与检查,必要时及时转介儿童精神科医师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

  八、儿童灾后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因灾致残的儿童。

  因地震致残的儿童属于心理干预的重点和优先人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心理救助工作:

  1.针对家长的心理辅导

  引导整个家庭参与致残儿童的心理救助,帮助家长接受事实,积极配合执行康复计划。

  2.针对因灾致残儿童的心理辅导

  对于因灾致残儿童首先要处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和可能出现的PTSD、抑郁等问题。

  (1)与肢体残疾儿童沟通的技巧

  与肢体残疾儿童沟通除了要采用与其年龄合适的方式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目光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不要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们,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谈话的内容还要宽泛一些,不要仅涉及残疾的事情。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当患儿处于否定和抑郁阶段时,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采取倾听、解释、指导、保证等方式,对患儿的痛苦和困难给予高度同情,给予他们关心和尊重。

  (3)针对躯体残疾

  帮助儿童逐步接受残疾的现实并适应生活的改变;认识自己的身体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同时认识到自己有更多的地方与其他人相同;尽可能多地了解残疾和康复情况,尽量正常生活;接受关心自己的人的情感支持,而不是愤怒地将他们赶走;与医疗人员合作,杜绝被动-攻击行为和抵制行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