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五、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心理学处置

  (一)心理救助的一般原则。

  1.尊重与保密。

  2.支持性原则。

  3.信息提供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则。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要点。

  由具有心理救助、心理治疗专业能力的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承担。针对病人常见的认知、情感、行为、人格及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1.引导病人消除对“余震”的恐惧;

  2.将亲人去世的消息告知病人;

  3.引导逐步消除后悔、自责等观念和情绪;

  4.特别关注截肢病人的心理问题;

  5.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因过度照顾导致病人被动、依赖。

  六、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随访

  (一)接受近心理救助的住院病人。

  1.书信、电话随访。

  2.面谈随访。

  (二)未曾接受过心理救助的病人。

  对于未曾接受心理救助帮助的病人,随机抽取其中5%的病人,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筛查。

第四部分 灾区儿童

  一、灾区儿童的定义和心理需求

  本技术指导原则所指的儿童为来自灾区、身体或心理受到地震灾害直接或间接影响的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

  灾区儿童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安全感的需求、控制感(或确定感)的需求、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以及对原有疾病问题解决的需求。

  二、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表现

  灾难发生以后,大多数儿童出现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少数人出现急性应激障碍或其他心理障碍。

  性别也会影响儿童的灾后反应。此外,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由于认知、情绪调节、身体反应等能力不同而对灾难的反应也会出现不同。

  三、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筛查与诊断/确认

  对灾区儿童的心理评估与筛查可采用直接与儿童交谈、游戏、观察并结合从父母等照顾者处收集的病史信息以及量表评估等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措施与手段,可以快速筛查出易感儿童。

  对易感儿童的筛查务必首先以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为第一任务,应由专业人员根据儿童年龄阶段来制定或选用内容与提问方式恰当的量表或评估问卷,与儿童交谈首先应征得儿童照料者的同意。

  对易感儿童的心理问题需定期随访、评估与诊断。对于经筛查有异常反应的儿童,需转给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