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农村地区抗震救灾应急技术手册(第三批)》的通知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感染禽类引起的烈性极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可自然感染大多数的禽类,鸡和火鸡等禽类最易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野鸟)及其粪便、污染的饲料、水、器具等媒介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2)发病严重的鸡表现为急性发病死亡,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面部水肿,产蛋下降明显,甚至停止产蛋,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
  (3)剖检可见全身性广泛充血、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破裂。
  2. 防控要点
  (1)加强鸡舍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卫生管理,重视消毒。饲养人员应严格遵循防疫制度,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2)疫苗免疫接种:目前我国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疫苗主要两种:Re-1和Re-4重组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根据当地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猪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体温明显升高,出现眼结膜炎;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皮肤及四肢末梢发绀;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各种年龄猪只均可发生,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主要表现为胸腔大量积液和纤维素渗出,肺肿胀、硬变或肉样变,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土黄色,表面可见血点斑,皮下及多个脏器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等;
  2. 防控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全进全出,自繁自养,防治引进感染猪;饲养区闲人谢绝参观,进出车辆严格消毒;
  (2)发生疫情后,2个小时内将疫情逐级上报至省级兽医行政部门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3)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免疫: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仔猪断奶后初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在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十二、狂犬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狂犬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常散发,大多数有被疯病动物咬伤的病史,一般春夏发病较多;
  (2)病犬表现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病初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举动反常,不久即狂暴不安,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走。下颌下垂,尾下垂,流涎增多,吞咽困难。后期出现麻痹症状,最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
  2. 防控要点
  (1)及时发现并扑灭患病动物及可疑动物,防止其攻击人及其他动物而造成该病的传播;扑杀野犬、野猫及各种限养动物;
  (2)家养的犬、猫等动物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狂犬病弱毒苗或联苗;
  (3)若人被患病动物咬伤,首先用肥皂水等消毒剂处理伤口,并立即进行狂犬病疫苗紧急预防接种;
  (4)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及病畜应立即扑杀,不宜治疗。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十三、口蹄疫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灾害影响后,对口蹄疫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该病主要侵犯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动物;患有本病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经黏膜和皮肤感染;呈急性经过,流行性传播;本病具有公共卫生意义,人可因接触病畜,处理病畜肉品等而感染。
  (2)高热,在口腔粘膜(如牙龈、舌)、蹄部皮肤、乳房、乳头、鼻端、鼻孔形成水疱和溃疡。
  (3)感染猪解剖可见心包膜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切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虎斑心”。
  2. 防控要点
  (1)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每年1~2次。
  (2)发现本病或可疑病畜时,应立即采取封锁场地、隔离病畜和限制人、动物等流动等措施,并迅速报告有关上级防疫机构;
  (3)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4)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环境全面消毒,可用于环境、用具消毒的药物是2%烧碱溶液、10%石灰乳溶液、2%甲醛溶液,皮毛等用环氧乙烷等熏蒸消毒;肉品用2%乳酸或自然产酸处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
  (5)受威胁的动物可用口蹄疫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十四、病毒性腹泻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病毒性腹泻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人轮状病毒感染
  人的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多见。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最易感;小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水样便(5~10次/日或更多),发病初期可有轻度的呕吐;40~50%的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自然病程一般7~10天。
  (2)动物轮状病毒感染
  各种动物的轮状病毒都对各自的幼龄动物呈现明显的致病性,成年动物大多呈隐性感染经过。各龄猪均可发病,常见于2~6周龄小猪。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要重者带有粘液和血液,部分病例因严重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而死亡。病毒感染主要局限于小肠,特别是其下2/3处,即回肠和空场部。
  2. 防控要点
  (1)注意婴儿的饮食卫生,尿布、食具、玩具等要经常消毒。提高4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2)在腹泻期间的婴幼儿要给予足够的营养。
  (3)人用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使儿童获得保护。
  (4)动物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增强动物抵抗力。发现生病动物,应及时隔离治疗,停止哺乳,口服或静注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防止脱水、脱盐而引起酸中毒及休克,给予收敛药物。有细菌继发感染时使用抗菌素。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五、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人的乙脑病毒感染 潜伏期为5~15天,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时间一般为1~6天。
  第二阶段: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9℃~40℃以上,几天后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经系统检查巴宾斯基征阳性,跟腱反射阳性。
  第三阶段:在此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和脉搏等逐渐恢复正常。
  (2) 动物感染乙脑病毒 动物中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见于马和猪。
  猪感染后,潜伏期3~4天。育肥猪和仔猪体温升高到40℃~41℃,可持续几天至十几天。病猪精神沉郁,嗜眠喜卧,疲乏;仔猪可发生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昏迷或突然死亡;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公猪常发生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流产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流产胎儿皮下水肿,脑内积水;公猪睾丸发炎肿大,剖检可见鞘膜与白膜之间有积液。
  马感染后,潜伏期1~2周。3 岁以下尤其是当年驹易发,病马体温40℃~41℃,表现为兴奋和精神沉郁,多在1~2天内死亡。
  2. 防控要点
  (1)蚊虫繁殖季节要加强灭蚊工作。
  (2)在流行季节之前(7~9月发生最多)接种乙脑疫苗。这是控制和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疫区的动物如猪马等应在蚊虫来临季节之前,接种疫苗。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六、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流行性出血热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2)典型病例具有三大特征: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病程依次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前三期可有重叠)。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重症患者则表现高热、中毒症状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
  2. 防控要点
  (1)做好灭鼠和防鼠工作。
  (2)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被鼠咬伤等)、母婴传播、虫媒传播,应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灭螨、防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3)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本病虽未见人传人的报告。但必须对“危险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和消毒),对接触者必须严密观察其是否发生疾病。
  (4)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通过综合性抢救治疗措施,预防/控制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大出血(三关),做好抢救治疗中的护理工作。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七、血吸虫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血吸虫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主要由血吸虫虫卵引起,人与各种动物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本病一般可持续10~20年。
  (2)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同时出现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部分病例因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机体表现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贫血和消瘦等。
  (3)剖检病变主要是虫卵沉着在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严重者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怒张,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2. 防控要点
  (1)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好不漏治。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化学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
  (2)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做到粪便无害化。保护水源,提倡饮用自来水或井水。
  (3)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捕捉鱼虾等。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八、弓形虫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弓形虫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体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对人和犬猫的危害较大,还可感染猪、牛、羊等。特别是孕早期感染的胎儿,病情十分严重,可造成眼和脑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终身残疾。
  (2)急性感染型,多见于幼犬,体温升高,伴幼呕吐,呼吸困难,死亡率40%左右,怀孕母犬和孕妇感染后发生早产或流产。慢性感染型,主要引起犬猫的运动障碍。弓形虫隐性感染型,多见于成年犬、猫,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犬猫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感染此病的人有可能死亡,也有可能使孕妇的胎儿死亡,但并不是只要感染上就一定会死亡。
  (3)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遇某些临床表现,如脉络膜视网膜炎、及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2. 防控要点
  (1)隔离和淘汰感染的动物,以消灭传染源。
  (2)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受损的皮肤、眼、胎盘感染,输血也可发生传播,平时注意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
  (3)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用氨水等消毒,只有猫科动物才能从粪便中排出卵囊污染环境,特别处理好猫粪;禁止给犬喂食生肉、生乳、生蛋或含有弓形体包囊的动物脏器组织,勿食未煮熟的牛、羊肉或猪肉;弓形体病的动物或可疑动物尸体,必须销毁或无害处理;必要时采取药物预防,即定期给犬或其他动物服用磺胺类药物;人的预防做到与宠物接触后洗干净手再吃食物。
  (4) 治疗:螺旋霉素:成人量4~5g/d,分4次口服,10~14d为一疗程,间隔1~2周后重复一疗程。乙胺嘧啶:有致畸作用,孕妇慎用。成人用量25~50mg/d。
  左旋眯唑:150mg/d,连服3d为一疗程,2个月内每2周服一疗程。
  磺胺药与乙胺嘧啶联合应用,疗效可增加8倍。
  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毒血症严重,及弓形体病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炎及严重的肝炎、肾炎患者,注意同时要给予治疗弓形体病的特效药。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九、包虫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包虫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包虫病 (又名棘球蚴病)是带科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犬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内脏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卵逐渐增大,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
  人的临床表现:早期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2. 防控要点
  (1)狗是病原的主要携带者,患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造成疫病的传播,因此要及时扑杀患病犬。
  (2)患病动物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因此要环境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3)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吃入。对狗可用吡喹酮定期驱虫。驱虫要在隔离监督下进行,分泌物要集中深埋或焚烧,防止排出的虫卵或节片污染环境和饲料、水,造成新的传播。
  平时应保持饲料、饮水和畜舍的清洁卫生,防止被犬粪污染。与犬等肉食兽有接触的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不吃被犬粪等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4)包虫病尚无有效疗法。手术摘除棘球蚴或切除被感染的器官虽可靠、有效,但应用于家畜的治疗则甚少。
  驱虫药用氢溴酸槟榔碱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4毫克,绝食12~18小时后,口服。也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服药后,犬应拴留1昼夜,并将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扩散传播。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二十、利什曼原虫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利什曼原虫病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内脏利什曼原虫病
  对人致病可分为:
  皮肤型黑热病:皮肤损伤表现为红色斑疹和结节,有时出现褪色斑,主要分布于颜面和颈部,其次是四肢和胸背部。
  淋巴结型黑热病:主要是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腹股沟和股部,一般如花生米或蚕豆大小,若几个淋巴结融合可形成大如胡桃或鸡蛋般的肿块。
  对动物致病
  病犬大都没有症状。中度感染犬,消瘦,后退无力,皮肤出现脱毛和溃疡等症状;急度感染犬,病程很短,于数星期内死亡。
  (2)皮肤利什曼病
  人的发病:可产生皮肤病变,溃疡与东方疖相似,也有表现为鼻咽部粘膜病变,严重者鼻中隔,甚至喉和气管软骨也被破坏。
  动物的发病:啮齿类动物和有袋动物感染的症状为皮肤出现损伤,特别发生在尾根部,其次是耳朵和足,损伤部位肿胀,可出现溃疡或形成小结节,皮肤的某些部位脱色,在此部位可查出无鞭毛体。
  (3)快速诊断,可用北京健纳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IgG,IgM抗体试剂。
  2. 防控要点
  (1)发现感染者要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
  (2)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加强对疫区犬类的管理。
  (3)杀灭白蛉等昆虫媒介物,疫区尽量用蚊帐等防止白蛉侵袭。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二十一、猪饲养管理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加强猪饲养管理,减少地震给养猪带来的灾害,保证养猪生产正常进行。
  (二)技术要点
  1.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防疫
  (1)将猪场内因地震造成的各种残留物清除干净,用现配5%火碱彻底消毒一次,第二天用有机碘混合物彻底喷洒消毒,以后每天消毒一次。
  (2)所有用具用有机碘混合物、稀戊二醛等定期浸泡消毒,并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带猪对舍内环境、场内环境每天消毒一次,以后可每周消毒三次。
  (3)禁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饲养和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方能入场。
  (4)饮水消毒,可以在饮水里添加百毒杀等消毒药水,让所有猪只饮用。
  (5)仔细观察猪群,及时发现和治疗发病猪只,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加强驱虫和常规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苗免疫,并据疫情紧急免疫。
  2. 加强对仔猪的培育
  (1)哺乳仔猪产后一小时内吃到初乳,并保证在24小时内,让乳猪吃足初乳。
  (2)母猪产后死亡或缺奶时,可用代乳品进行人工哺乳,做到定温、定时、定量、定浓度。
  (3)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最好能供给37-38℃温水。
  (4)仔猪出生后2-3天必须补铁和硒,两周后可再注射一次。
  (5)早补料,锻炼仔猪的消化能力,以每天4-6次为宜,每次50克。配制乳猪料可参考下面配方:玉米:62%,豆粕28%,鱼粉:3%,麸皮:2%,油1%,乳预混料4%。
  (6)断奶仔猪要注意温度和密度,加强营养和管理,积极防治仔猪拉稀。
  3. 生产育肥猪的管理
  (1)按照品种、体重相近、体质采食能力相结合原则合并组群,为防止应激和咬斗,尽量在晚间并群,并喷洒异味消毒药水(如来苏儿)。
  (2)针对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把猪划分为小猪(15-30kg)、中猪(30-60kg)、大猪(60kg-出栏),采用自由采食。饲粮的配比可参考以下配方:小猪 :玉米63.9%,豆粕27.1%,麸皮5%,预混料4% 中猪 :玉米62%,豆粕23%,麸皮11%,预混料4% 大猪:玉米63%,豆粕19.5%,麸皮13.5%,预混料4%。
  (3)注意防暑降温,一旦中暑,应立即将猪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抢救。饮水中也可添加维生素C等,预防应激。
  (三) 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 系 人:高鹏飞  张军民         电话:010-62815537

  二十二、“全进全出”生猪生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该技术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在猪群间的传播,提高猪的健康水平,降低猪的死亡率。
  (二) 技术要点
  1. 规模化猪场在建设时,猪舍以小单元为单位,每个小相互单元独立,小单元之间没有空气和粪污的交叉污染,防止疫病由一个小单元传染给另一个小单元。
  2. 每个小单元为一个饲养单位,在一个单元内只允许饲养相同阶段的猪。例如,一个单元只养断奶仔猪,不允许同时饲养肥猪。
  3. 同一单元内的仔猪和育肥猪,日龄要求相近。
  4. 同一单元的猪最好同时进入,同时出栏(或者转群)。如果不能同时进出,分批进入时间相差不超过2周。
  5. 单元在新进入猪之前,彻底清除和清洗单元的地面和粪沟,然后用有效的消毒液全面、彻底消毒(地面、粪沟、墙壁、饲槽等),不留死角。消毒结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7天后才能再进猪。在此之前,不能让任何动物进入。
  6. 在一个单元出栏或转群时,必须将单元内的所有猪清空,不能留下一头猪(绝不能将弱小猪留下)。在单元清空后,立即彻底清除粪污、清洗、消毒。
  7. 农村散养户无法建小单元猪舍,但同样可实行“全进全出”技术。方法是:不论有几个猪圈,同时购入来源于同一种猪场、日龄和体重相近的仔猪。用相同的配合饲料饲喂到屠宰体重后,一次卖完(或者在10天内卖完,决不能将弱小猪留下来,与下一批一起饲喂),彻底清洁、消毒、干燥后才能进下一批仔猪。
  8. 单元之间杜绝人员、物品、动物不经消毒就交流。单元内的工具必须专用。
  9. 同一单元饲喂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整个猪场以周为节律生产。
  (三) 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 系 人:赵克斌              电话:010-62816011

  二十三、肉牛养殖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地震对肉牛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圈舍的坍塌,牛只死亡及伤残,饮水供应等,本项技术即是为应对灾情而提出。
  (二) 技术要点
  1. 牛舍。对于不能再利用的牛舍,要尽快搭建简易牛舍,特别是对即将临产的孕牛要精心照料,对新搭建的牛舍及其周围进行消毒。消毒常用的药品及方法有石灰水、生石灰、草木灰水,火碱等。
  2. 饲料。及时调运饲料,交通便利的地区可调集草捆、草快、草颗粒等,散养农户要及时清理出被掩埋的饲草饲料;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可对健康牛只进行放牧,至少要保证其基本需要。
  3. 对失去哺乳母牛的哺乳期犊牛,可诱导处于哺乳期的其他母牛为其哺乳,也可以利用代乳料或牛奶。
  4. 及时修补管道或清理水源,对水源进行消毒,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
  5. 尽快将急需药品或器械运往灾区,对伤病个体要用因地制宜的办法进行救治。
  6. 尽快调运液氮罐等人工输精器材和药品,保证发情母牛及时配种,交通不便地区可采用本交的办法。
  7. 搞好防疫工作,进行应急性预防接种,特别是防止口蹄疫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8. 对死亡牛只采用深埋、焚烧等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地点应选择高燥出,深度不低于2米,并对坑内进行消毒。
  (三) 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 系 人:李俊雅 许尚忠           电话:010-62816035

  二十四、肉羊饲养管理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加强肉羊的饲养管理,减少地震带给肉羊的危害,保障肉羊生产。
  (二) 技术要点
  1. 严格消毒防疫
  (1)羊舍、场内、污水沟、下水道先清洗干净,用3%火碱喷洒消毒或撒生石灰彻底消毒一次,以后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2)所有用具用有机碘混合物、新吉尔灭、煤酚等定期浸泡消毒,并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带羊对舍内环境、场内环境每天消毒一次,以后可每周消毒三次。
  (3)定期接种常规疫苗。
  (4)仔细观察羊群,及时发现和治疗发病羊只,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