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与用途
采用超滤或微滤膜,装配成一体化处理装置,也可形成移动式。具有除浊和除菌的两重功能,满足地震灾区人民的安全饮用水供应。
(二)技术要点
设备可形成系列化,从1m3/h到5m3/h,可依据供水的人数多少选择。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董秉直,高乃云
电 话:021-65982691;13331903003
二十、 活性炭吸附过滤消毒一体化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除浊、微生物消毒和有机物去除。
(二)技术要点
(1)用于原水浑浊度低于100 NTU条件;
(2)采用较小滤速;
(3)进水加入片状速溶消毒剂,过滤同时完成消毒,消毒剂采用高剂量投加。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隋铭皓
电 话:021-65982691
二十一、移动式多功能净水供应车
(一)功能与用途:现场应急生产饮用水
(二)技术要点:综合采用预处理、反渗透膜、活性炭、紫外线技术生产纯净水,适应于各种水源水;采用柴油发电机、车载方式,移动方便,流动性强。
(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联系人:刘文朝
电话:13801053034
厂家:北京华奥科源科技有限公司(夏善彬 13901132046)
二十二、硅藻土过滤+超滤饮用水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地震后快速为灾区人民提供安全饮用水。
(二)技术要点
(1)加工过滤集成装置,包括硅藻土过滤罐系统、超滤膜系统和消毒系统。整个系统紧凑,安全性高。硅藻土过滤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减少了超滤膜的膜污染,从而延长过滤周期,增加产水量;
(2)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可。从而减少了寻找水源的难度。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楚华强 董秉直
电 话:13331903003
二十三、饮用水快速过滤器
(一)功能与用途:
具有过滤速度高、截污量大、出水水质好和反冲洗快速方便等优点。可与混凝加药等联合组成小城镇和乡村饮用水处理成套装置,适用于中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
(二)技术要点:
(1)当水温在8-20℃时,过滤器的过滤速度为20-80 m/h,平均进水浊度小于60NTU时,过滤周期为6.5 -16.5 h,出水浊度≤1NTU;
(2)彗星式滤料截污量为18-33 kg/m3滤料。采用汽水反冲洗可实现滤料的充分清洗,反冲洗耗水率1%-2%,剩余积泥率0.5%-2%。
(三)技术来源
单位: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邮编:100084
联系人:李振瑜 电话:010 6278 5685
二十四、UF-NF串联饮用水应急深度处理系统
(一)功能与用途
该系统为深层次净化系统,可以对经过常规处理,但安全性还未达标的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或者其他用水,如医疗用水等。
(二)技术要点
(1)本系统采用超滤膜(UF)和纳滤膜(NF)组件串联,对经过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
(2)设备简单,运行方便,膜组件可以拆卸组装,运输作为灾区应急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毒,溶解性有机物,盐类等。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系人: 殴桦瑟
电话: 15802197768
二十五、 震后井水简易消毒方法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地震后井水消毒。
(二)技术要点
(1)常规消毒:通常每片药可消毒50~100公斤井水,每4克漂白粉可消毒100公斤井水,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如果水质恶劣,要加大用量;
(2)持续消毒:在一塑料瓶体上开若干个小孔,内装适量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漂白粉,拧紧瓶口。系上塑料绳悬在水面下约40公尺处;
(3)受淹井水消毒:将井水抽干,淘清底部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加量投入消毒药,浸泡12-24小时,再抽干井水。待井水再恢复到正常水位时,按常规消毒进行。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 卢宁
电 话: 13917680945
二十六、 震后饮用水澄清及消毒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地震后饮用水消毒与澄清。
(二)技术要点
(1)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
(2)一般井水消毒的加氯量可按1.5~2.0毫克/升(按有效率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毫克/升,即符合饮水卫生要求;
(3)污染更严重的地面水的加氯量可按3~6毫克/升计算,消毒剂的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的进行。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李凤亭
电 话:021-65983302;13501636620
二十七、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
(一)功能与用途:
适用于干低浊度水消毒,实现饮用水快速杀菌。
(二)技术要点:
紫外线灯套在石英管中,跟水流成垂直或水平位置。
(三)技术来源
单位: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邮编:100084
联系人:刘文君 电话:010 6278 5685
二十八、 简易饮用水电解消毒器
(一)功能与用途:
以食盐为消毒剂的原料,在有电的地方都可以使用,适合在边远乡镇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地方应用。
(二)技术要点:
(1)由电解池、电源、食盐溶解器和水泵组成,消毒器后需要接一个消毒出水的储存池,用以储存消毒后的水备用;
(2)当水温在5-30℃,水中氯离子浓度为50-100mg/L时,消毒器反应时间约2分钟,电解电流密度为5mA/cm2,杀菌率达到99.9%以上;
(3)简易饮用水电解消毒器消毒后的出水中含有余氯,具有一定的持续杀菌能力。
(三)技术来源
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邮编:100084
联系人:施汉昌 电话:010 6278 5685
二十九、 超滤膜联合紫外线饮用水应急净化消毒设备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地震后饮用水消毒与澄清。
(二)技术要点
(1)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度、天然有机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等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2)一体化设备,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不需特殊管理,便于震后现场使用;
(3)设备体积小,移动性强,便于分散处理;
(4)在有电的地方都可以使用,适应性强。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联 系 人:邹伟国
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200092)
电 话:021-67719394
临时管线敷设与受损管网修复技术类
三十、震后供水管路的修复与消毒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工程主要用于震后灾区供水管网的修复与重建,确保灾区尽快恢复安全供水,切实满足灾区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求。
(二)技术要点
1、震后供水管道损毁程度快速检测技术
2、震后损坏管道快速修复技术
3、在原有水源、临时水源间的多水源水泵科学合理调配技术
4、山区城镇基于防止次生灾害的分层次、分区域、分压逐步恢复供水技术
5、临时贮水设施选点、临时压力监测点选定技术
6、管网中临时二次消毒点的选取及消毒剂的选用技术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联 系 人:高金良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海河路202号(150090)
电 话:0451-86840020;
三十一、震后城市供水管网检测抢修技术措施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地震后城市供水管网的检测和抢修
(二)技术要点
1、当震中灾区供水管网瘫痪时, 当地的人力和物力往往不足于满足震后管道的应急抢修, 因此邻近地区供水系统单位的支援非常重要, 而且越快到达现场越好。地震现场指挥部接到请求外地支援后, 应立即组织实力较强的单位, 安排足够数量的专业抢修人员, 并携带必要的管道专业探测设备和抢修管道的工具以及管道备件, 迅速赶往灾区。
2、地震发生后, 通过快速巡查全面掌握供水系统特别是关键部位的震害情况: 水源地、水厂、主干管道, 优先抢修这些关键部位的破坏。
3、通过关闭供水阀门进行分段检查,重点查找地表发生永久变形(滑坡、沙土液化、断层错动)的区域, 可能是查找供水主管道破坏点的较佳方式。对于城区管道, 专门的管道探测设备可以大显身手。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 系 人:王文清
三十二、震后饮用水蓄水池修复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震后饮用水蓄水池修复,以恢复供水
(二)技术要点
1、已出现漏水裂缝的蓄水池,应对其结构受力进行验算,必要时应进行加固。
2、对浆砌蓄水池的裂缝,应清除已虚脱的填缝材料和护面,沿裂缝拓宽3~4cm、凿深4~5cm,重新勾缝;并对蓄水池内部全部进行水泥砂浆抹面或贴瓷砖,有利于蓄水水质保护。
3、对于混凝土蓄水池的裂缝,可采用卫生环保的化学堵漏剂进行堵漏。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联系人:刘文朝
电话:13801053034
三十三、自来水厂与供水管路的修复与消毒技术措施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地震后灾区自来水厂与供水管路的修复及消毒
(二)技术要点
1、在选择抗震的材质上,对强震区应优先选用延性铸铁管以代替传统铸铁管与塑料管线
2、管网修复后及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
3、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后,再蓄水与供水。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联 系 人:邹伟国
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200092)
电 话:021-67719394;
电 话:13764095167
第三部分 重要动物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
一、炭疽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炭疽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肉食动物等。一旦污染环境很难根除;可通过饲料感染,芽胞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夏季因洪水和吸血昆虫而多发;
(2)牛、绵羊、马感染可体温突然升高,突然昏迷、全身痉挛,很快死亡,死后腹部肿胀,天然孔黑色血液流出,血液呈煤焦油状,尸僵不全;也可能牛喉颈部、腹下等出现炎性水肿,初期硬、热、痛,后变冷无痛,中央坏死形成炭疽痈;马出现肠炎和肠绞痛,伴有高热和精神沉郁;猪出现咽部严重水肿,常窒息而亡;一般在未排除炭疽之前不许剖检,可采集血液送检;
2. 防控要点
(1)每年定期接种,常用无毒炭疽芽孢苗和炭疽二号芽孢苗;
(2)疑死于炭疽病的动物尸体不得进行剖检,发生疫情时应上报并封锁疫区;
(3)死亡动物及污染物应依法进行焚烧或覆盖生石灰后深埋;周围受威胁动物紧急免疫接种;
(4)可疑动物可用药物防治,如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
(5)彻底消毒,污染地面连同15-20cm厚的表层土一起取下,加入20%漂白粉混合后深埋,污染的饲料、垫草粪便焚烧处理。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二、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猪链球菌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链球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本病5~11月份多发;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其中以仔猪、架子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感染;
(2)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出现眼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部分病猪站立不稳,颈、背部皮肤变红,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在1~3天内死亡,病死率达80~90%以上;
(3)血液凝固不良,黏膜广泛性充血,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包有淡黄色积液,心内膜出血。脾、肾肿大、出血,浆膜腔、关节腔有维生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或出血。
2. 防控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以及淘汰带菌母猪等措施;
(2)该病流行的猪场可用菌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有猪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每头猪不论大小均皮下注射弱毒苗1头份或口服2亿个活菌,免疫后7天产生保护力,保护期半年。灭活苗则不论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5ml,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
(3)发病猪只应严格隔离和消毒,发病早期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及磺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4)病猪的尸体和污染物进行严格的销毁处理,以有利于尽快控制疫情。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三、破伤风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破伤风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2)该病以散发形式出现,没有季节性,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其中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常见于外伤、阉割和脐部感染。
(3)本病特征为患病动物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发病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引起腹泻。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为1~2周。
2. 防控要点
本病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希望治愈,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1)加强护理:患畜应置于暗、静的环境中,冬天应注意保暖。对采食困难的病畜,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不能采食者,用胃管给予半流汁食物;恢复期能开口进食的病畜,应防止过食造成消化不良和便秘。
(2)创伤处理:若感染创中存有脓汁、坏死组织、异物等,应进行清创或扩创,并用3%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或5%~10%碘酊进行消毒,再撒以碘仿硼酸合剂,并结合青、链霉素作创周注射,可以消除感染,减少毒素继续产生。此外,火烙创口、伤口也是简单易行、可靠的消毒方法。
(3)药物治疗: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疗效较好,4~8万单位,肌肉注射,第2天用同样剂量再注射1次。同时使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四、布氏杆菌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布氏杆菌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羊、牛、猪、犬、绵羊附睾等动物的传染病,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该病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等方式传播。
(2)该病的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初次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3)剖检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2. 防控要点
(1)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时,要严格检疫2次,确认健康者才能混群。
(2)在疫区,每年定期检疫2次,清净群每年至少检疫1次,检出病畜应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阴性反应畜可预防接种菌苗进行预防。被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水槽等用10%石灰乳或5%热火碱水消毒;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应做无害化处理或消毒深埋。
(3)兽医和饲养人员,要遵守卫生防护制度,特别在产仔季节更要注意。最好在从事这些工作前1个月进行预防接种,且需年年进行。
(4)发病后,将发病动物和可疑动物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动物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五、结核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结核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以牛最易感,人、猪和禽都可发生。不同型分枝杆菌感染不同的动物。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2)牛呈弛张热、进行性消瘦、咳嗽等,可出现肺结核、乳房结核、淋巴结核或全身结核等。猪多见颌下等部位的淋巴结核。禽出血贫血、消瘦及停产等;
(3)结核表面或切面有突起白色或黄色结节,切开可见干酪样坏死,有的出现钙化。
2. 防控要点
(1)引进动物时严格隔离检疫,经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确认阴性时可解除隔离、混群饲养;
(2)每年对牛群进行反复多次普查,淘汰阳性病牛,尤其是奶牛;
(3)每年定期进行2-4次的环境彻底消毒,发现阳性病例时及时进行临时大消毒,常用消毒药为20%漂白粉或20%石灰水;
(4)患结核病的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不提倡治疗。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六、鼠疫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鼠疫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
(2)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皮肤及粘膜出血、便血、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立即将病人隔离。
2. 防控要点
(1)做好灭鼠防鼠工作,密切监控可能携带病原的啮齿类动物;食肉类动物,猫、狗、狐狸、狼等。
(2)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经蚤叮咬传播和经空气传播肺鼠疫;勿捕猎染病动物。
(3)疫情发生时,2小时内按紧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将患者严格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及病畜排泄物应彻底消毒,尸体应火葬或深埋。
鼠疫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或病畜后进行药物预防。
(4)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疡,必要时局部滴注链霉素。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嘧啶等)。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七、钩端螺旋体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钩端螺旋体病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人感染钩端螺旋体 潜伏期2~20日 平均10日。
人感染该病主要表现为为发热、肌肉疼痛、乏力、眼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与压痛,严重者面色苍白、心慌、烦躁、呼吸、心跳加快,口鼻大量泳血,最后死亡,有的病例发病后4~8天出现黄疸,肝肿大,有压痛,肝功能不全。
各型钩体病人都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表现,如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多可恢复正常。
(2)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
家畜中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和带菌,尤其是鼠类较常见。剖检可见鼻部及乳房部皮肤发生溃疡、坏死。粘膜、皮肤、皮下脂肪、浆膜、肝、肾脏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出血。胸腔、心包腔积有少量黄色、透明或混浊的液体。脾肿大、淤血、有出血性梗死。肝肿大,呈棕黄色。肾肿大、淤血。膀胱高度膨胀,积有血红蛋白尿。
2. 防控要点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做好环境的消毒灭鼠工作。
(2)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家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处理。
(3)免疫预防:动物接种多价血清型灭活菌苗;必要时人群要免疫接种。
(4)药物预防:动物饲料加入强力霉素150g、阿莫西林200g,连续饲喂7~10天;进入疫区人,口服强力霉素200mg或注射青霉素2~3天。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八、猪瘟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受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猪瘟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猪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以春、秋较为严重。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急性暴发时,往往突然死亡,继而迅速传播,多数猪呈急性经过和死亡;现该病多呈非典型;
(2) 急性感染猪体温升高,出现结膜炎,耳根及四肢末梢皮肤充血、紫绀或出血,后期行走不稳、后肢瘫痪,病初便秘后腹泻。可急性死亡;症状较缓和者病程稍长;感染妊娠母猪可引起繁殖障碍。
(3) 剖检可见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肾脏出现大出血点;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边缘梗死,呈紫黑色;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较不明显,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钮扣状坏死和溃疡;
2. 防控要点
(1)坚持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并定期检测免疫效果,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严格检疫和引种,防止引入病猪;加强消毒,科学饲养管理;通过淘汰带毒猪,建立健康繁殖猪群。
(2)发病时,封锁疫点,控制生猪及猪产品的流动;病猪急宰,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对有带毒母猪应坚决淘汰;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剂量可增至常规量的6~8倍。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朱鸿飞
联系电话:010-62135638
九、新城疫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针对地震等灾害影响后,对新城疫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二)技术要点
1. 诊断要点
(1)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火鸡、鹌鹑等多种家禽及野禽烈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很高,可达90%以上;免疫效果不好的禽群感染时症状不典型,发病率、死亡率较低。本病主要是通过饲料和空气传播。
(2)严重的可见发病鸡突然死亡,或出现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免疫鸡群感染时多表现为产蛋量不同程度的下降,产软蛋和畸形蛋,有轻微的呼吸困难,拉黄绿色稀粪。
(3)发病严重的鸡表现腺胃黏膜水肿,乳头间有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脑膜充血和出血,肺可见淤血和水肿。
2. 防控要点
(1)加强鸡舍环境卫生管理,重视环境消毒。
(2)加强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工作,根据抗体检测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3)肉鸡参考免疫程序:7~10日龄,克隆-30点眼、滴鼻,新城疫灭活苗肌肉注射0.3毫升。21~23日龄,接种克隆-30或Lasota。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刘金华
联系电话:010-62733837
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