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将节能技术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科技实践,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6.1 课程与讲座
6.1.1 课程
1)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与忧患意识,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新型人才。
2)教务部门应积极整合和优化校内外资源,开设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授课,增加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
6.1.2 讲座
1)利用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定期开展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
2)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传播和宣传节约理念、节约科技和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交流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经验。
6.2 科研与实践
6.2.1 科研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组织开展校园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建设示范项目,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6.2.2 实践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和基地,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校园实际,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发明实践活动。
6.3 宣传与普及
6.3.1 媒体宣传
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倡导良好的节约风气,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
6.3.2 普及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合社会节约资源宣传活动,开展如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学工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节约竞赛活动和社区节能宣传普及活动,制作分发节能节水宣传小册子,在校园和社区普及节能节水科技知识。
7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
7.1 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
为配合本导则的实施,特制订考核评价办法。
评价范围基本以“导则”内容为基础,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硬件条件、政策与制度、建设效果、专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统筹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力争客观公正,并将在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完善。
具体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参见附表六。
一
硬
件
条
件
(25分)
| 1.节约型设备(10分)
|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
|
2.计量设备(10分)
|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
|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
|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
|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
|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
3.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
|
2)太阳能利用设备(1分)
|
3)太阳能热利用(1.5分)
|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
|
二
政
策
与
制
度
(25分)
| 1.管理制度(20分)
|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
|
5)需求管理制度(3分)
|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
|
7)环境管理制度(1分)
|
2.组织机构建设(5分)
|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1分)
|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1分)
|
3)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1分)
|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2分)
|
三
建
设
效
果
(30分)
| 1.资源节约效果(20分)
| 1)校园节电效果(4分)
|
2)校园节水效果(4分)
|
3)校园节热(冷)效果(4分)
|
4)中水回用率(4分)
|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4分)
|
2.建设项目落实情况(10分)
|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
|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
|
四
专
项
措
施
(20分)
| 1.专项组织实施工作15分
| 1)教学建筑(3分)
|
2)办公建筑(3分)
|
3)科研实验楼(3分)
|
4)学生宿舍(3分)
|
5)学生食堂(3分)
|
2.宣传教育工作5分
| 1)课程与讲座(2分)
|
2)科研与实践(2分)
|
3)宣传与普及(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