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栏5: │
│ 高性能纤维 │
│ │
│高性能纤维又称特种纤维,其类别品种繁多,按性能可划分为高强高模纤维、耐高温纤维、│
│抗燃纤维、耐强腐蚀纤维、特种功能纤维。其技术要点可原则界定为: │
│(1)高强高模类纤维模量:模量强度≥17CN/dtex。如模量>350 CN/dtex的有机纤维(芳 │
│纶1414、PBO)、强度≥3Gpa,模量>200GPa的无机类纤维(如碳纤维等); │
│(2)耐高温或抗燃纤维,泛指长期使用温度≥180摄氏度(如芳纶1313)或极限氧指数 │
│(LOI)>32(如碳纤维、聚苯硫醚、PBO纤维等)的纤维; │
│(3)耐强腐蚀及特种功能纤维,泛指在≤200摄氏度下,耐各种介质腐蚀溶解(如聚四氟乙│
│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或用于人造器官、海水淡化、军工特品等高科技领域的特种功能│
│纤维等。 │
└────────────────────────────────────────┘
17、大力发展生物质工程技术
为替代日趋紧缺的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实现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推进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资源和生物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在聚乳酸纤维产业化和生物法生产丙二醇、乙二醇、丁二醇等多元醇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进行重点突破;进一步开发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系列品种,扩大应用,提高附加值;重视利用兰桉等多种类速生林材资源利用,拓展人纤原料的供应,加强技术研究,建立产业化基地。
“十一五”期间化纤生物质工程技术发展重点:
┌───────┬───────────────────┬─────────────┐
│序号 │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 │
├───────┼───────────────────┼─────────────┤
│1 │聚乳酸纤维材料(PLA) │借鉴国内外最新聚合、纺丝及│
│ │ │多领域应用技术,实现产业化│
│ │ │突破。 │
├───────┼───────────────────┼─────────────┤
│2 │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 │加快Lyocell纤维国产化技术 │
│ │ │研发进程(包括纤维生产及控│
│ │ │制工艺、溶剂制备及回收等技│
│ │ │术及装备),尽快实现万吨级│
│ │ │产业化突破,加快产品应用研│
│ │ │发。 │
├───────┼───────────────────┼─────────────┤
│3 │生物法多元醇技术研发 │以生物法丙二醇(PDO)、乙 │
│ │ │二醇(EG)、丁二醇(BG)等│
│ │ │为重点,实现产业化突破。 │
├───────┼───────────────────┼─────────────┤
│4 │可再生多类速生林材应用技术产业化研发 │进一步研发竹浆、麻浆纤维系│
│ │ │列品种扩大应用;加强对兰胺│
│ │ │、玉米秸秆等速生林材产业化│
│ │ │技术研究。 │
├───────┼───────────────────┼─────────────┤
│5 │多类蛋白纤维系列技术研发 │加强对植物蛋白、牛奶蛋白、│
│ │ │角蛋白等多类蛋白纤维的技术│
│ │ │研发,提高水平,开拓应用。│
└───────┴───────────────────┴─────────────┘
18、大力发展差别化纤维
高度重视全球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的最新动向,在不断提高常规化纤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同时,重点抓好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应用开发,特别是在差别化腈纶、功能性锦纶及聚酯涤纶新技术品种中,要强化产业化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其在产业用、家纺以及合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2)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
│专栏6: │
│ 差别化纤维 │
│ │
│差别化纤维泛指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以改进服用性能为主,在│
│技术或性能上有很大创新或具有某种特性、与常规品种有差别的纤维│
│新品种。它与用于产业用纺织品的功能性纤维和用于特种合成新材料│
│的高性能纤维一起构成了化纤新型纤维的研究、生产、开发体系。其│
│发展程度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发展水 │
│平。 │
└──────────────────────────────┘
聚酯行业:要高度关注迅速发展的国内外聚酯最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化、非纤及新型聚酯等系列品种。一是要在严格控制常规品种发展过速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市场急需的各类改性聚酯,研发抗静电、低熔点、水溶性、吸湿性、阳离子常压可染、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等差别化纤维需求品种,提高下游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强固相增粘技术和高强高模、低缩等功能性聚酯纤维的一体化研发,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水平,开发系列品种,扩大其在汽车、交通、农业、土工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应用。三是积极发展高效、短流程等非纤聚酯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瓶级、膜级聚酯专用料产品性能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四是大力加强和鼓励新型聚酯产品(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其应用领域。五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型合成聚酯材料,重视聚酯节能、降耗、环保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聚酯废料再生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为聚酯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