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作为我们一个穷国办大教育基本格局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要大力的增加对于教育的投入,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的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教育、参与到教育的活动中来。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周济]:其实,我们支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考虑,就是民办教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体现出来不同于公办教育的一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民办教育还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讲究实效的特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效的促进教育供给的多样化。所以,在制度和体制方面,我们也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希望。将来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格局。
[周济]:在这方面我很有体会,上个月我们在成都召开了一个现场经验交流会,就是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在四川出现了一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参观了这些学校,深受启发。他们公办学校比较普遍的感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很难、教育很难的情况下,他们异军突起、出奇制胜,他们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向一个大市场、大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发展。
[周济]:我们参观了一个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从几十个学生发展到一万多名学生。它的很多思路、很多体制、很多机制都是值得我们公办学校学习的。我在那儿参观了两个学校,一个是一个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个是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周济]:两个学校都是很好的学校,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示范学校,也是一个办得很好的学校,但是我们在深入了解的时候发现了两个问题,我在两个学校分别问了五位学生,我说你们将来毕业的时候干什么?公办职业中学的五名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我说“考大学”,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你考大学,为什么不读普通高中,为什么读职业高中呢?”,他说“我没考取普通职业高中”,这跟我们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回答就是两个字“打工”。培养的目标很值得我们思考。
[周济]:另外,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体现得非常清晰,民办学校在沿海地区办了六个办事处,有几十位工作人员在那儿帮助学生找职业,他告诉我手头上每年有一万多个订单,我在这儿招生之后,将来毕业能给他们找到工作。他们在学生进来之后签了一个合同,合同规定如果学生毕业的时候找不到工作,学校要把学费退给学生,实际上他们就把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所以,我深切的体会到民办教育很多体制上、机制上的优势,很多优点是值得公办教育的同志们学习的,这样也可以返过来促进公办教育进一步的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对于办学思路、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方面深层次的改革。
[周济]:你谈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民办教育还是比较发达的,对于这些问题还要做更深层次的调查和了解。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这次《
民办教育促进法》和《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是有创新的,主要体现在可以有回报。大家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民办教育的法律规定当中,它是不能够取得回报的,比如说美国,美国的民办大学办得不错,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民间,但是它主要是通过捐赠抵税的方式,如果他能够捐赠100万美元,各个洲的法律不太一样,46%左右抵掉了所得税。
[周济]: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从公共财政中拿出来一部分支持民办教育,当然还有百分之五十几做捐赠。同时,他们的私立大学可以收取比较高的学费,实际上这种私立大学一方面得到了公共财政的支持,一方面是广大老百姓、人民群众的投入来办学。而投入者一旦捐赠之后是没有回报可言的,这是西方的情况。
[周济]:在中国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发展民办教育?我认为我们这次允许回报,但是对回报提出了种种考虑,也是带有创新性质的。
[周济]:你刚才提的问题,我想从民办教育的一些优势来讲,我们相信它将来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的公办教育还是整个教育的主体部分,将来大家形成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的格局,我相信民办教育也会涌现出一批质量非常高、效益非常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是让人民满意的民办学校。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提两个问题,请问史敏司长。第一个问题,有很多办学者还有民办教育的研究者认为这个《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比较巧妙的回避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您刚才讲的投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还有产权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个《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为将来省级政府制定法规留下一定的政策空间不失为一个好的条例,请问您认为是否这样认为?第二个问题是比较细的问题,有人认为《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
4条和第
8条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第
8条规定“不允许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有人认为这实际上阻碍了社会资金投入民办教育,而且跟第
4条规定是比较矛盾的,第
4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可以举办民办学校”,有人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不知道史司长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