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层次
民主社会主义文明,个人精神价值的自律,制度方面的自治,走向器物,走向物质的实在形式,表现的形式就是公共设施,公共社区,公共精神,公共文化,公共利益,志愿服务和个人对与公共团体的利益支援。价值的自律,制度的自治,升华到实践形式就是具有公共政策的民意。民主社会主义的实际运作之所以能够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不仅仅在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在于公民的公共文化和公共精神或者可以说公民美德。公民意识的培育方向应该是涵养公民的公共文化,而不是强调物权无限的权力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业文明的掠夺特征的私益文化。
公共文化包括:保障人权,制度的设计应该符合和保障个体人的本性,维护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幸福等权利;厉行法治,社会运行规范化和社会的转型改革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契约,不要侵犯个人的自治;军队国家化,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正义,以及政权的合法交替在于军队,这个暴力机器的中性,军队的职责应该定位为抵抗外来侵略,而不是镇压民意民主的正当运动;废除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应该抵制一元化的专制主义,融合社会的多元组织和多元文化;保障新闻,言论,结社,游行,示威,出版等基本的促进公共文化和精神进步的基本的政治自由。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公共文化的复兴和公民意识的公共趋向和中华中庸道义。[2]
(二)制度——价值理性的人的主体建设
民主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个人自律,要求个人持有人道主义的观念和约束私人利益的无限扩张的道德。主体个人以此种理念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民主社会主义的多元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是个人精神世界的自律走向制度层面的自治,进而民主社会主义的多元制度是政府统治和个人自治的结合体,政治主张的政党多元,政党组织的各种形式各种仪式,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现自主和自律的每个个人的民意和每个人的利益考量,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能够促进个人的本性的发展。
个人的自律的道德要求,在制度层面表示为自治,个人自治与政府的统治如何良好地结合,民主社会主义给了几乎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伦理结合,也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激烈的批判而得到的观点。民主这个制度应该保障全体民众的意志和利益,平等地公平地维护整个社会的正义。民主社会主义运行的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民间团体自由结社,党外监督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