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三)居安思危,切实提高社会民众及重点人群的防范意识,加强安保工作。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由于突发性强、危害巨大,所以其被发现及防范难度也相应提高,传统的安保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要求,应及时拓展新的防范思路和防范手段。笔者认为应通过两个层面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进行有效防范。第一个层面就是提高一般社会民众、特别是重点人群的防范意识,大力教育民众对宣传突发事件的预警及自救方法,提高民众应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预防意识和处置能力。在此次“奥斯陆惨案”中,大部分的受害者是参加夏令营活动的青少年,他们正是因为参加集体活动而成为了凶手的目标,所以应针对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青年、老年等重点人群加大防范教育力度,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演练活动,以增强他们在极端暴力犯罪中的应对能力。第二个层面就是全面提升安保工作质量,应借鉴我国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中的安保工作经验,加强对大型社会集体活动的安保工作,同时提高日常安保工作中应注意人流密集区域的管控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置到位,严防危害的扩大,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提前干预,拓展社会不良心理的发现和干预渠道,加强心理关怀。


  

  “奥斯陆惨案”的凶手布雷维克曾经耗时三年,书写千页“万言书”,名为:“2083年:欧洲独立宣言”,书中充斥了其对穆斯林及外来移民者的仇恨,但只有惨案发生后才有人注意到极右势力的不良心理。笔者认为,要有效防止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就要对这些社会不良心理进行提前干预,加强易产生极端想法的高危人群的心理关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思想变革也是巨大的,若在此过程中不能及时适应,就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最终导致心态失衡乃至走向极端。“奥斯陆惨案”的凶手布雷维克正是不能接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思想冲击而走向极端,在我国发生的众多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中也往往是行为人接受不了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经济、文化、思想变革,在长期的不受社会认同中积压其病态心理,最终向社会无辜平民爆发。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管理部门应拓展其发现和干预社会不良心理的干预渠道,善于利用网络舆情等新的技术手段对处于亚文化、反文化中的社会不良心理进行提前干预、提前疏导:同时对社会流动人口、失业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等高危人群加强心理关怀,针对特殊人群定期开展帮困扶贫、心理疏导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消除歧视,体现关怀,及时发现个别人员的不良心理,凝聚合力做好帮助、疏导工作,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