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犯罪率上升又让立法者误以为刑罚严厉性不足,为遏制犯罪,立法者进一步增加刑罚的严厉性,促使重刑、死刑更进一步增多,加上罪刑攀比效应,最终陷入犯罪与刑罚量轮翻上涨的恶性循环;出现有些学者所称的刑罚量增加,犯罪总量也上升的“罪刑矛盾”,以及刑罚“厉而不严”的局面。{13}于是乎,死刑“越限制越泛滥”。更为严重的是,刑罚量持续绝对增加,刑罚效益就会相对下降,造成刑罚效益自身贬值,动摇刑罚目的的根基。犹如:驾驶时挂低速档、却拼命加大油门,不仅不能提高车速,反会损及引擎,在巨大的代价面前,车速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两种自相矛盾的死刑立法技术,表明立法者既想顺应时代趋势“限制死刑”,又对刑罚效益规律存在误解,不能摆脱死刑万能的传统观念,在高犯罪率下陷人左右为难之境。其出路,在于正确认识死刑功能发挥机制,遵循刑罚效益原则,防止通过立法技术抵销“限制死刑”的努力。
【作者简介】
潘星丞,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注释】根据2002年两高《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奸淫幼女罪已并入强奸罪,不再作为独立罪名,故现应为67个死罪,但不少学者仍误为68个,为论述方便,本文也延用此说。
【参考文献】{1}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51.
{2}陈兴良,葛向伟.死刑限制论的一个切入—以故意杀人罪为线索的展开[J].法学杂志,2005,(5):16- 18.
{3}谢望原.台、港、澳
刑法与大陆
刑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300.
{4}[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34.
{5}张明楷.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J].法学研究,2007,(6):76-93.
{6}莫洪宪、王明星.刑事立法之语言技术特点[J].现代法学,2001,(5):136-139.
{7}姜忠.论刑罚效益的实现途径[J].法学论坛,2008,(2):126-130.
{8}邱兴隆.比较
刑法(第一卷·死刑专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8.
{9}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 20.
{10}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上)(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0.
{11}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J].法学研究,2003,(3):107-131.
{12}陈正云.刑罚效益成本资源有效配置论{J].现代法学,1998,(4):4-15.
{13}储怀植.罪刑矛盾与
刑法改革[J].中国法学,1994,(5):10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