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汉代,我国出现了几部重要的字典,如《尔雅》、《释名》与《说文解字》,它们实际上也是对汉代训诂学成果的一种固化与总结。此处,我们姑且不论这几部著作的语言学意义,而只是从分类学的角度及其对于法律的意义来评估其价值。
“类”的问题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学者探讨过,如墨家学派曾说过“推类之难,说在类之大小”{11},并提出“以类取,以类予”{12}这一有关推理、论证方法的主张,其他学派对于如何“取类”的问题也有所分析。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探讨“分类”问题了,但大多不太系统{13}。《尔雅》与《释名》这两本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如何对概念与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它们是中国古代有关分类问题最早的专著,而不只是注释类的辞书。
《尔雅》{14}集中地反映了从先秦到汉以来的学者们对天地万物进行分类的智慧。《尔雅》总共收集了1 443组词语,这些词语从内容上分成了19个大的义类,除了《释诂》、《释言》、《释训》这三个部分是关于一些语词的语义解释以外,还有16个大的义类是关于天地万物的认识与分类的,这些大的义类之下又被区分为几个不同的属概念或者带有属特性的语词,属的下面又列举出了一些具体的种概念(或带有种属性的语词),因此,它实际上进行了四级分类。具体如下图:
┌──┬──┬──────────────────────┬───┐
│一级│二级│三级 │四级 │
├──┼──┼──────────────────────┼───┤
│万 │亲 │4类:宗族、母党、妻党、婚姻 │34种 │
│事 ├──┼──────────────────────┼───┤
│万 │宫 │ │26种 │
│物 ├──┼──────────────────────┼───┤
│ │器 │ │47种 │
│ ├──┼──────────────────────┼───┤
│ │乐 │ │16种 │
│ ├──┼──────────────────────┼───┤
│ │天 │12类:四时、祥、灾、岁阳、岁名、月阳、月名、│51种 │
│ │ │风雨、星名、蔡名、讲武、旌旗 │ │
│ ├──┼──────────────────────┼───┤
│ │地 │7类: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极 │47种 │
│ ├──┼──────────────────────┼───┤
│ │丘 │2类:丘、崖岸 │30种 │
│ ├──┼──────────────────────┼───┤
│ │山 │ │27种 │
│ ├──┼──────────────────────┼───┤
│ │水 │4类:水泉、水中、河曲、九河 │27种 │
│ ├──┼──────────────────────┼───┤
│ │草 │ │200种 │
│ ├──┼──────────────────────┼───┤
│ │木 │ │82种 │
│ ├──┼──────────────────────┼───┤
│ │虫 │ │56种 │
│ ├──┼──────────────────────┼───┤
│ │鱼 │ │42种 │
│ ├──┼──────────────────────┼───┤
│ │鸟 │ │79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