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些能较早接触法律事务的同学确实比其他只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孩子们幸福多了,因为更多孩子毕业了还不知道律所、法院和检察院的业务流程如何开展。且把实习仅当作端茶倒水的政法孩子们,不曾想到,在他们身边,或之前,已经有一些社团为他们提供了接触法律事务的舞台,只是,更多人在享受大学,却不在拼搏。一个未曾在实务部门实习过的政法孩子确实有些可悲,但更多时候,何尝不是自己造成。大一那个寒假,咱都刚上大学,肯定得回去好好享受假期,而之后,按照我对法学院孩子的实习规划:大一暑假去法院,大二寒假去律所,大二暑假去检察院,大三寒假去企业法务部门,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只剩下你的大三暑假,那会,你不是要考研,就是在备战司考,肯定不会再有时间实习,而这四个实习期,不知有多少法学院孩子们充分利用呢?
但换作我而言,又何尝没有浪费呢?大一暑假,我去小寨邮局打工,算作自己的一份零工,所赚取的收入直接买了自己的一个通讯工具——小灵通。虽不算艰辛,但总算是自己的赚钱收入,因此体会了在城市打拼的不易。而之前,我亦有过赚钱经历,但只是卖自家的蔬菜和水果。当时的自己,体会的是交易完成后的满足,很少体会赚钱的不易,但在大一暑假的那次打工,让我体会了身在城市打拼的不易和艰难。毕竟,每个人都应以自己的专长立足,只有专长,才会专业,只有专业,才能更好立足和立业。但是,我是专业是法律,而我专长是什么呢?这是我哪会打工时常常思索的问题,而后,这些思索外化为我在法学院的努力看书、参与实务和扩大视野,以便自己毕业之际可以专业立足和立业。
而大二寒假我在学校随便阅读书籍,但没去实习实属遗憾,具体阅读了什么,记得清楚的只是那些曾在大一感兴趣但却没有时间阅读的书籍大二寒假基本看了些,而更多时候,我还有个嗜好便是追踪当年或前一年的畅销图书,为什么这些书籍会畅销,到底他们传达了什么?我在琢磨,但偶有感触,却不得要领。
而大二暑假我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这次实习,也奠定了我跟踪关注中国司法改革的基础。在70多天的实习中,我请假一次,因为下大雨实在无法前去(当时,我是骑自行车从政法老校区骑到北大街的西安中院)。期间,书写了几万字的法院实习日志,而现在,这些日志依然保存着,总想着找个时间,统一把这些实习日志整理刊出,以便对后辈的师弟师妹有所助益,但限于时间,一直未能如愿。在法院实习中,因为中院的案子多是二审,当我们的合议庭接到新案件后,我一般多会首先看看一审的判决书,然后再阅读上诉状,再然后就是看看证据材料,最后,在心中形成自己对案件二审结果的定数,但这些定数都是埋藏心底,最终,当二审结果出来后,我会结合自己之前的认知和法院的二审裁决对比,自己到底判断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