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作用领域。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是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要手段,这种评估必然会在刑事实体领域、程序领域以及社会领域发挥巨大的示范和约束作用。第一,刑事实体领域。刑事实体领域是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优先领域。从法治意义上说,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刑事立法要体现刑事政策的理念与价值。因此,在刑事实体领域,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主要考虑刑事立法是如何贯彻落实刑事政策的。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评估的领域,这是因为,无论刑事立法是否贯彻落实刑事政策,最后都会以刑法规范的形式并通过“文本”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规范或文本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评估出刑事实体领域中的政策实施绩效。第二,刑事程序领域。刑事程序领域是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重要领域。生动的司法实践是贯彻落实刑事政策的最主要领域,也是刑事政策实施最直接作用的领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于2006年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要是在刑事司法意义上适用,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项刑事司法政策。由于刑事司法领域横跨侦察、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多个领域,并且是一个动态的政策实施过程,因此,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作用最为广泛,也更为复杂。这是我们建立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中的难点和重点。第三,刑事社会领域。刑事社会领域是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次生领域。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它是社会政策的子系统,刑事政策必然自动地作用于社会领域,即以政策宣传等形式,将刑事政策出台的背景、精神与重要意义宣告社会,进而取得民众的认同。毕竟,“最好的刑事政策是最好的社会政策”(德国李斯特语),而“最好的社会政策是以民为本的社会政策”。在民众中宣言刑事政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如何评估这一领域中的政策实施绩效,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命题。
(三)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基本功能。绩效评估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如一个“方向标”,一方面能体现政策实施的价值取向,即绩效评估可以改善政策实施主体之间的关系,体现权利保障和秩序维持的政策价值;另一方面又能提升政策的实施能力,即绩效评估是实施政策再造、落实政策、改进司法水平、提高司法效能、改变政策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4]以此为目标追求,绩效评估在刑事政策制定、实施和变革中都有着重要的功能:第一,它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实施绩效是检验一项刑事政策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其构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因为在刑事法治之下,政策实施的“委托—代理关系”与责任指向都已十分明确,绩效评估就无须过多承担捍卫其内含的价值理念的责任,不断增强绩效评估本身的科学性成为刑事政策建设的关键环节。[5]而这个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往往是政策实施的社会效应、法律效应和政治效应的综合反映,是一项政策制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它是政策实施的参照。如前所述,刑事政策的实施机制本身即包含了评价的因素,建立实施机制的前提是要对政策实施主体是否做好了分内之事进行客观的评价,即通过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为国家制定了一套绩效标准或要求达到的目标,以约束司法机关可能出现的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政策行为。这不仅要通过公众的舆论从外部为司法机关正确贯彻落实国家现行的刑事政策提供约束,而且要通过对政策实施绩效的评估结果的反馈来促进司法机关在政策实施中提高绩效。第三,它是政策变革的动力。在法治化与市场化背景下实现政策实施方式的变革,满足刑事法治实现的政策支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保障是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实质意义所在。作为一种政策实施效果反应,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对于刑事政策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其实在为政策科学实施提供参照之外,还为政策的未来变革规划了合理的方向。因此,当某项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结论足以否定该政策时,该项政策被替代的命运也就开始了。在我国,“严打”刑事政策被“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替代的事实就印证了这一论断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