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亲亲相隐的心理学解读

  

  (一)家族取向与亲亲相隐


  

  1、家族主义与中国人的生存基础


  

  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的第一个重要的内涵是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运作方式。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传统中国所处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靠耕种为生似乎是一种最为适宜的办法。而土地的保护与耕种及作物的照料与收获,均为个人能力所不及,此种情形下,以血缘为基础的持久而稳定的家庭家族就成为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其保护、延续、和谐及团结极其重要,因而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族主义。在家族主义取向下,以及人们在小农生活中的经验与习惯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很明显的心理与行为倾向,那就是生活圈内的运作是一切尽量以家族为重,家族的生存重于个人的生存,家族的荣辱重于个人的荣辱,家族的团结重于个人的自主,在此种历程中,家庭成员犯罪,亲属隐匿,既是必然,又是必要。一方面,基于人的本性,家族中的成员对犯罪的亲属进行袒护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为了维护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生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特别是成年人,都是家族中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其犯罪因亲属的揭发而受到国家的刑罚处罚造成家庭劳动力的缺失对该家庭来说是非常惨重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在家族主义取向下人们所采取的常规行为。


  

  2、家族主义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


  

  从人格及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家族主义指的是一整套态度系统,指的是个人对家庭成员的角色权利与义务所持有的态度。在该系统中,中国人对自己的家族及家人有着强烈的一体感、归属感、关爱感、荣辱感 、责任感、安全感等态度体验,非常重视家族的和谐、团结、富足和名誉。由于父系原则的影响,中国人会视自己的家人皆是由同一祖先所生,家人基于相同血缘或婚姻的亲情,彼此会有融合为一体的强烈的一体感和归属感。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据Tajfel 与 Turner的研究显示:当个人感到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社会团体时,便会对该团体产生认同,进而产生偏爱该团体的感情。中国人对自己的家族有强烈的关爱感,关怀家中每一分子的福祸,希望家人的生活都能过得好一点,可能是一种强烈的内团体偏爱的现象。从此种意义上说,亲属对家庭成员犯罪的容隐就是内团体偏爱的表达方式之一,因为亲属犯罪将受到国家的刑事追究,对于特定的家庭成员来说不仅是对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相互协作关系的打破,更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体感、归属感的打破。因此,对亲属犯罪进行容隐,是对这种一体感,归属感,关爱感的满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