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追求宪政足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读《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

追求宪政足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读《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


蒋志如


【摘要】通过对龚祥瑞先生自传的梳理,离析出这么一个现象,即作者在转型社会中的个人经历所发生的精神变化与国家宪政转型的一致性。以此,我们可以在“制度——人”关系模式中通过对人的考察以实现对宪政思考的另一种追求;同时,它也是一种对问题的探求,更是一种方法论。
【关键词】龚祥瑞;方法论;宪政;“制度—人”
【全文】
  

  一、前言


  

  中国从被迫进入近代以来就必须追求现代化,一种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宪政法律在内的各方面的现代化;也即这一现代化在刚开始是被逼迫不情愿,但在后来,当意识到中国在处于“世界之中国”的位置时,则开始主动追求的现代化。当然,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现代化、特别是现代化的法治(秩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业[1],而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可以实现的事业;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个人也对包括社会制度、法治秩序等在内的现代化有促进和阻碍作用,而且还能够思考作为个人在各种现代性制度化过程中所展示的人与制度的尴尬或者说人在制度(秩序)中的尴尬境遇[2]。


  

  简而言之,对中国现代化的追求、及其留下的足迹,不仅仅可以通过具体制度,如经济、社会文化、宪政法律体制表现,更可以通过对单个个人的一生轨迹去探求。而且,当我们进入到一种制度下的个体考察时,则常常体味到一个现代国家、民族、甚至一个现代公民的养成殊为不易!关于这个问题,在西方社会已经做得非常好,如在法学领域,甚至更为狭窄的司法领域,就有大法官马歇尔、霍姆斯、卡多佐等人的传记,而且还可能有几种版本的传记;而这一点在中国却很少,如果说要相对于西方意义上的这方面传记的话,则可以说付之阙如。


  

  刚刚出版的《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3],就可以说是关于中国法学者传记的重要着作,因为虽然在此之前则主要有《沈家本传》、《20世纪中国十大法学家》等零星着作,但是它们与这本自传在方式上有很大区别。下面,笔者则试着对这本自传做一个自己的解读,当然主要是放在笔者在刚才叙述的语境下展开!


  

  二、作为在转型社会中的个人成长


  

  《盲人奥里翁》的传主,龚祥瑞是一位经历几乎二十世纪的世纪老人,从1911年到1996年,虽然与改革设计师邓小平从1904到1997年不能相比,但他们这些世纪老人所经历的在二十世纪发生的大事件则相似。在该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要事件对传主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带有一个印记的事件,我们就先从这里说起: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