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构建
胡开忠;张弘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一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科研奖励为例,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19 8 项,由高校完成1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4项,高校完成12项,占50%;国家技术发明奖18 项,高校获14项,占77%;国家科技进步奖156项,高校完成76项,占48 %。但与之不相称的是,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存在激励不力、资金短缺、职责不清、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致使高校“作为知识产权重要发源地的同时,也成为知识产权流失的重灾区”。以专利申请为例,2006年受理的三种专利职务申请中,国内职务申请为203566件,其中大专院校仅为229 50件,占11.3%。这与高校的人才占有量和课题承担量是很不相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从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入手,研究了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机制,并结合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全文】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
2002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任务决定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与知识产权制度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适应的、符合高校科研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系,以防止高校知识产权流失,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真正践行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最终促进高校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互动。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主要涉及著作、计算机软件、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高校作为主要科研基地之一,其知识产权管理几乎能覆盖全部知识产权种类,其中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最多的部分,也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具体而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二是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从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包括管理的原则、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的具体制度等,而后者又涉及评估机制、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利益和责任的分担机制等。具体到每一项知识产权上,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又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实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