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
李照雨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需要新的民主理念作支撑,而人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讨论多是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为思维原点,重视民主的程序化和横向制度化建构,而较少对民主纵向结构的完善和制度绩效予以关注。"纵向民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民主的新维度。
【关键词】民主政治;纵向民主;民主绩效
【全文】
近代民主思想源自西方,并随着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而影响世界,西方的民主理论和民主模式也在世界范围内居于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因而人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讨论多是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为思维原点,重视民主的程序化和横向制度化建构,而较少对民主纵向结构的完善和制度绩效予以关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完善的重要目标,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命题,但其制度建设与运作却没有其它国家的成熟经验或模式可循,需要新的民主理念来作为其发展的理论支撑。“纵向民主”提供了一个考察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维度,其理论内涵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纵向民主”的理论内涵
“纵向民主”(Vertical Democracy)相关的论述较早出现在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乔万尼·萨利托所著的《民主新论》里,其内涵主要是指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关注民主的纵向结构,理顺制度运行程序和协调政治权力主体间关系,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治理。虽然其理论基础是以西方价值认识为中心,带有相当大的片面性,但却启发我们把对民主关注重点由单一的“民主制度体系建设”扩展为“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运行效果”并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之优劣不是仅靠理论上的论证就足以说明的,更需要通过考察分析制度运作对社会经济的治理效果来加以考量。
首先,“纵向民主”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政治的本质内涵是“如何有效地统治”,核心始终是政治权力问题,其先天性地包含着“服从、支配与协调”的内容。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需要解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精英与大众”的关系,也就是说“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纵向结构”特征的事物。这种纵向结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政治体制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就在于建立或重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的横向结构,公众舆论、多元竞争、普选表决等都是这种横向结构的表现。西方民主的横向制度体系更容易被人们直接了解和关注,但它的纵向结构依然存在,而且更加复杂化、网络化、分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