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行为初论
李怀胜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空间中技术过失的危害性开始突显出来。无论从归因还是归责的角度看,“技术过失”都不是单纯的意外事故,技术过失实际就是人的过失。技术过失的浅层次危害包括财产损失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害,深层次危害则包括“非传统安全威胁”,因而昭示了
刑法处罚的现实意义。目前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缺失了过失犯罪这一重要的评价环节,应当增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过失犯罪,并增加单位犯罪的条款,以建立适应网络空间中过失犯罪的罪刑体系
【关键词】网络;技术过失;社会危害性;罪刑体系
【全文】
网络犯罪的发达与网络世界的勃兴如影相随。网络作为有别于现实空间的虚拟存在,完全是由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世界,而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犯罪,则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不可避免的附随风险。随着网络的深度社会化,网络犯罪的主观心态开始从故意向过失扩展,并且更多地与技术因素相结合。为此笔者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过失称为“技术过失”行为。在信息时代中,传统刑法如何应对技术过失犯罪的挑战,是值得深深思索的。
一、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及其诱因
网络背景下的过失行为,有的与传统过失行为没有任何差别而完全可以依照传统刑法进行规制;还有一类过失行为则完全派生于网络空间,并且融网络过失行为和网络技术行为于一体,这就是本文着重讨论的网络“技术过失”行为。从理论上讲,一切与技术结合的场合都可能出现技术过失,但是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内更容易出现过失现象。
(一)技术过失的存在领域
网络背景下的技术过失,目前主要出现在杀毒软件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中。这一现象并非是偶然的。
1.杀毒软件行业内的技术过失
最近几年杀毒软件行业内连续出现的“误杀”事件,使得网络信息公共安全领域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从性质上讲,这是一种严重的技术过失。
(1)误杀对象之一:操作系统
2007年5月18日,国内装有诺顿杀毒软件的大量电脑集体出现问题:开机后自动重启、蓝屏,屏幕上显示“unknown hard error”的字样,安全模式下也无法正常进入系统等等。2007年5月19日,诺顿公司发布的声明称,诺顿软件的“在线更新”错误地把微软简体中文windows XP中的两个系统文件当作病毒进行了删除,从而造成windows系统在根据错误检测重启后无法正常运行。[1]虽然只有安装了特定补丁的中文微软操作系统才会出现系统文件被错误删除等问题,此次诺顿“误杀”事件还是造成了国内数百万台个人和企业用户电脑系统崩溃,正常工作和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2]诺顿误杀事件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影响最大的互联网安全事件之一,只是以往的网络安全事件的肇事者多为黑客、木马、病毒等,而此次的罪魁祸首则为互联网安全的“保护者”。诺顿误杀事件也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互联网安全产品自身对互联网安全的潜在危险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