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学校虽然提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有的学校或老师还是更加偏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以及法制教育,从而这些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相对来讲就很难达到相应年龄须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标榜“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趋之若鹜。还有的老师对后进生教育不得当,没能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出发,使得这些后进生有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于是更加放弃自己,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反而在这些人的交往中寻求那种地位平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心理归属,便将这种哥们义气带到了学校,进而熏染更多的学生。
除了上述未成年人受到哥们义气熏染的主要途径外,还有的是一些未成年人的家庭结构缺失,如单亲家庭、父母再婚重组家庭,以及社会关注力度不够、预防体系缺失等因素也容易使得他们受到哥们义气等不良文化的渗透。
三、哥们义气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精神纽带
哥们义气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精神纽带,贯穿于犯罪团伙始终,处处约束着犯罪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内心。哥们义气给予犯罪未成年人在犯罪团伙中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哥们义气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结构更加严密,纠合性更强。
(一)哥们义气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需求
未成年人重视友谊,同时又害怕孤单,寻求依赖,这种“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朋友之间“亲如兄弟”的哥们义气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了“好兄弟”的依仗,可以欺负弱小,在争强好胜中能够展现自己,感觉自己很有“英雄”气概。哥们义气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精神支柱,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需求。
1.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一般未成年人由于其年龄阶段的特征,都有摆脱家长的管束、倾向独立的意向,都有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支持的意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着相投的趣味,在哥们义气的支配下,更有纠结成伙、寻求靠山的强烈愿望。这些犯罪团伙中的未成年人多数是在学校里是后进生,在家里是不上进的子女,在社会上是问题少年常常受到别人的批评、歧视,而只有从这帮讲哥们义气、视自己如“兄弟”、能为自己两肋插刀的团伙成员才能得到认可,获得一些心理慰藉,有着一种归属感。这些未成年人结伙成帮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浙江省瑞安市的未成年犯罪团伙“高楼帮”中的成员张某在学校是后进生,用他的话讲“老师和同学都讨厌我”、“学习没什么意思”,于是加入“高楼帮”和一帮团伙“兄弟”实施违法犯罪犯罪的行为。{9}犯罪团伙中的未成年人往往与讲哥们义气的犯罪团伙以及成员形成一种很强的依附性,在情感上建立着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心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