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从融资层面上,着力防范融资法律风险。


  

  笔者这里主要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按直接融资(民间借贷融资、股权及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两种融资方式细分:


  

  1.民间借贷融资的法律风险防范。首先,需要防范的是企业之间的非法借贷,即企业之间相互借贷、企业向社会公众进行非法集资。企业之间的非法借贷因法律明确禁止而归于无效。其次,应当选择合法的民间借贷融资方式,如委托贷款(由企业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信托贷款(企业作为委托人以信托贷款的方式贷款给其他企业),以及其他合法的变通方式。2.股权及债券融资的法律风险防范。上市融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但是,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因为忽视股权结构、管理层架构、资本比例的设计,而引发法律风险。企业在增资扩股或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既要在初始股权结构设置上确保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也要考虑到将来控制权可能旁落的风险。企业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设定必要的约束条件等,保障自身权益。[10]3.风险投资融资的法律风险防范。风险投资亦称创新基金、风险基金,是指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专项投资。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首次明确由政府提供这项基金。该暂行规定出台后,明显地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但在实际运作中也遇到了诸多实际困难,如投资主体单一、欠缺有效的退出机制等。[11]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融资时,一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律师等专业人士操作。4.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法律风险防范。首先是防范盲目为其他资质不良、信誉不佳的企业金融融资贷款进行担保,以免引发担保纠纷。如果提供担保,应当充分了解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及诚信状况,并要求其提供反担保。其次是要防范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风险,避免出现造假财务会计报表、虚报固定资产或者获得贷款后高利转贷等情况,以免触犯刑事金融法律制度而构成金融犯罪。


  

  从企业治理层面上,着力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1.进一步明晰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状态,决定着资源配置机制的性质、基本方式和选择空间,并将最终决定财产的归属和财产的占有关系。当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产权边界不清、财产占有关系和所有关系不明的情况。民营企业应当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并将该原则作为划清产权边界、确定产权归属的唯一准则。在这一原则之下,可以较为灵活地对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进行指引,使民营企业具有更加宽松的营运环境和更加强大的盈利能力。2.规范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于家族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应当选择放弃业主式管理模式而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逐步将企业产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但是,要避免职业经理人掌管企业经营实权而缺乏监管制约的情况出现。因此,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机制,才是民营企业走上制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应当回归到公司制、合伙制和独资制三种企业常态中去加以规范,根据企业形式将其分别纳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轨道中去调整,这样既便于理顺各类企业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也便于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型分别建立法律所要求的内部治理机制,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适时校正和更新内部治理的具体要求。[12]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