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国家的基本特征与核心共性
1.实用性和实践性成为社会思潮与国家理念,经济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新的民族意识形态。经济国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导致经济国家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经济增长和发展成为民众最为关切的话题,国家在经济职能上的绩效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经济是否增长、民众生活是否改善促使政府和公民将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形成以经济改革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根本的意识形态,从而塑造出一种可观的压力和动力。这种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压力效应体现在迫使国家想尽办法提高经济绩效,尽可能让政治生活围绕经济实践来进行,以经济发展的绩效评判政治表现;其动力效应则表现为在社会范围内为经济建设提供一种主流民意的支持,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减少政府融入经济运行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主流民意的支持有利于构建一种积极、正面、公平、开放、包容的公共心态,这种根植于社会民众内心的公共心态允许官员在经济建设中犯错误,为官员通过“试错法”寻找最佳的改革和发展进路清除了障碍。比如对中国改革最形象、最准确的描述—“摸着石头过河”这一铁律本身就说明改革没有前例可循、没有捷径可以照搬,倘若没有主流民意的支持,中国的改革之路必定会更加艰难和崎岖。所以,现代经济国家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这种实用化、以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且合理利用这种主流价值观造就的动力和压力机制,通过经济建设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2.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这是现代经济国家最核心的特征,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或误区。
第一,现代经济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前提。但现代经济国家赖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乃是一种处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一种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一种政府与市,场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它与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及其相应的法律调整机制不同。政府与市场的融合并不是草率的政府干预,也不是简单地“市场缺陷一政府弥补”和“政府缺陷一市场弥补”,而是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深度参与社会分工,用经济属性糅合政治属性并将政府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具有的特质融入生产、交易和分配,放大整个经济体制的产出和市场机制的红利,通过“官民捆绑”竞争增强一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力。
第二,现代经济国家以政府主导为突出特征。(1)政府主导的本质。政府主导的形成和持续并不取决于政府控制经济和社会的意志,也不是单纯出于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而是来源于市场经济和政治国家这二者本身的双重转向。市场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尤其是受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逐、对增强竞争能力的渴望、对扩大分工范围和交易空间的需求导致市场自发产生融入国家属性的需求;而现代政治国家为了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统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以及出于有效治理社会结构的欲望,也产生了主动迎合市场规则、嵌入市场运行的意愿与动力,从而向现代经济国家转向。值得补充的是,“政府主导”并不是指政府凌驾于市场之上,不是说政府天然带着拯救者的角色优越于市场,不是理论上的想象与附加,而是在实践中根据特定的经济情势而形成的实践性特征与规则。经济国家中的市场与政府是平等的,国家不再是一个外在工具,而是作为一种“不得不用、不用可惜、用了很好”的“内生因子”嵌入市场机制形成“耦合”。当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实践需要,这种主导的强度和具体形式也会存在差别。[15](2)政府主导的基础。政府主导的基础有很多种形式,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传统等因素不同,相应的政府主导也有不同的形成途径。其一,政府主导可以来自于所有制,这方面的典型是中国。尽管对公有制的曲解以及对计划、指令的盲从缔造出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生产力曾经造成过破坏,但不可否认,公有制确实为政府介入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利用公有制造就的资源配置效率、宏观决策效率、微观信息传递效率等优势,利用国家的政治力量和民意基础来促进经济发展,必定能实现单纯的市场经济所不能发挥的效果,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印证了这个道理。其二,政府主导也可以通过设立特殊的国有企业来形成,比如1974年成立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作为一个以“有效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为宗旨的特殊国有企业,淡马锡几乎掌控了新加坡所有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这种通过国家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的“淡马锡模式”为新加坡赢得了国际竞争力,在近30年的时间里使得公司旗下资产从700(]万美元增加到1086亿美元,其作为主权基金的信用级别达到了罕见的标准普尔AAA与穆迪AAA。[16]最后,基于强大的国家能力、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传统,或者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可以实现政府主导的效果。比如美国、欧盟都属于市场经济发达、基础雄厚的私有制国家,面对这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都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政府之手,运用各种手段挽救问题金融机构、扩大国内需求、刺激经济振兴,使得宏观经济融入国家意志,国家直接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经济运行,等等。[17]总之,经济国家与政府主导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相机抉择”。(3)政府主导的机制。经济国家本身处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整体机制之下,政府主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政府与市场的耦合,因此政府主导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机制主要是政府及其官员主动迎合市场规则,并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符合实践需要的措施。比如美国政府挽救处于危机中的银行,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政府向银行注资,同时将所投入的资金折算成相应的股份,并约定在特定的时期或条件下择机退出。[18]这种“注资一换股一退出”就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迎合经济规则和市场规律的做法。它既顾及了美国金融业的私有制传统,又拯救了处于危机中的银行,使陷入危机中的银行不会更多、更快地垮掉,并借此稳定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