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代人权利论的逻辑内涵
后代人权利理论从其最初提出到迅速发展,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后代人权利论的本质,我们必须透过后代人权利论的发展过程充分认清后代人权利理论的逻辑内涵。由于“代”本身含义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12]而导致存在不同的代际关系类型,即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同时存在的各代之间的关系和跨越时间的非同时存在的各代之间的关系,[13]而在这三种类型的代际关系中都可以存在不同意义的“后代人”。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后代人”一词赋予我们的第一表象也许就是与自己有着直接亲缘或血缘关系的子孙后代。出于生物的本能,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子孙着想,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利益,都希望把自己的“基因”一代一代地往下传递。,}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后代人权利理论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情感意义上的“后代人”与后代人权利理论中所指的“后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后代人权利理论中的“后代人”是指“和现在的世代没有重叠的那些世代”,{21}即“那些将生活在未来,但是直到现在最后一个活着的人死亡以后还没有出生的未来世代”。{22}对于现在活着的“在场”的当代人而言,后代人永远属于“尚未进场”的各代。所以,后代人权利理论中的“后代人”实际上是学者们想象出来的一种虚构主体。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后代人权利理论具有以下逻辑内涵:
1、后代人权利理论是借后代人之名,行保护环境之实。保护后代人的权利的直接目的就是保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只不过这种保护是以后代人的名义进行的。通过后代人权利的行使,阻止当代人对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使后代人将来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保护。在权利义务的结构关系上,后代人权利理论主要由两个主张构成,即“第一,既然人类后代也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利,那么我们就有避免浪费有限资源并把资源留给后代的义务;第二,既然未来的人类也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拥有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那么我们就有为后代保全环境的义务。”{23}
作为后代人权利理论产生之背景和基础的环境危机与各种环境保护思想早已为后代人权利理论确定了目的与作用的范围,即保护环境。后代人权利论的各种理论基础,如代际公平理论、代际契约理论、跨代共同体理论等,所强调的也都是后代人与当代人在环境资源方面的平等、契约和共同利用关系。后代人权利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影响也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扩展而发展的。现实政治制度中所设立的后代人的代表机构,表面上虽然作为后代人利益的代言人而保护后代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决策中的利益,但其核心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当前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决策对环境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有关后代人利益或权利规定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文件也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而缔结和制定的。所谓的后代人权利“法案”等权利性文件所规定的后代人享有的各项权利也无一不是指向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即使是有关后代人权利的国际法院法官的意见以及部分国内法院的法律诉讼案件也都是因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而起,其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环境。无论是主张后代人的利益,还是明确要求后代人的权利,都是借后代人的名义去保护环境。后代人权利理论只是诸多环境保护理论中的一个。
后代人权利论者主张后代人权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为控制和解决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寻找一条可行的法律路径。这种关于赋予“后代人”以“权利”并通过“后代人权利”的主张和行使来限制当代人的各种环境资源污染破坏行为以保护地球环境的措施,其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更为宽广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权利”路径,其逻辑思路主要是:赋予权利→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履行义务。要想获得对后代人权利理论逻辑内涵的进一步解读和把握,我们有必要首先剖析一下我们所熟悉的“权利”概念。那么,何为权利?这既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最为陌生的一个问题。之所以说熟悉,主要因为处于“权利时代”[14]的我们在权利的环境中成长并享有各种权利;之所以说陌生,主要因为我们几乎不能准确地回答到底什么是权利这一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权利作出不同的界定。庞德先生曾经把权利的意义概括为6种,[15]彼彻姆将关于权利的解释分为4种,[16]而弗雷顿将有关权利的解释分为5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