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以案例为视角分析“入户抢劫”之规定

  

  无论按照《解释》还是《意见》的规定案例一中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入户抢劫”罪都是确定无异议的。但是,按照《解释》的规定案例二中被告人的行为则不构成“入户抢劫”罪,从《解释》的第一条来看,入户抢劫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抢劫”,即犯罪行为人应当在入户前即具有抢劫的主观故意。不是为了抢劫的目的而入户的,即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了抢劫行为仍然不能构成“入户抢劫”罪,而只能按照一般抢劫罪定罪处罚。而按照《意见》的规定,则存在一个对法律条文理解的问题,即本《意见》中:“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这里的“等”字,是何种含义?对其是作限制解释还是作扩大解释?这里存在很大的争议。主张限制解释的认为,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应仅限于抢劫罪,司法解释中加入“等”字是使法律含义的的界定更加严密和缜密,不能因为这个“等”字而将其他犯罪目的也包括到“入户抢劫”非法目的的范围之内;主张扩大解释的认为,入户目的的非法性不仅仅限于抢劫,还包括盗窃,抢夺和诈骗等侵财型犯罪,加入“等”字是汉语中不一一列举同类实物的一种概括性语词。


  

  从上面的两则案例和理论界关于入户目的非法性包含罪名范围的争论,可以看出,高法的两个司法解释在这一点的规定上是令人质疑的,或者说是不够完善的。以实施盗窃为目的入户,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如果暴力的行为发生在户内,按照《解释》《意见》的规定,依法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而同样的以实施盗窃为目的进入户内,行为人主动实施抢劫行为,则认定不认定“入户抢劫”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实务中,以笔者的实践经历和查询类似案件的判决来看,对于后者这种情形,绝大部分法院都是以普通抢劫罪来判的。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为何行为人同样出于盗窃的目的而入户,而对最后的抢劫行为的定性却不同?其次,在户内临时起意主动实施抢劫行为,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绝不亚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一个是主动的实施,一个是被动的实施,两者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高低立见。如果不把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犯罪认定为“入户抢劫”,则明显违背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放纵严重危害社会的暴力犯罪。所以,从这里的分析来看,我们认为高法的司法解释是不恰当的,或者说是不严谨的,应对《意见》中的“等犯罪”按照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予以明确,以定纷止争,给司法实务界以明确可行的指导,不至于让法院的判决背离一个非法律人对法律善良而朴素的认知。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