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的拷问:绿灯补贴重返SCM协议的理论与现实
吕晓杰
【摘要】作为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的平衡器,绿灯补贴不仅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可加快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但是,绿灯补贴规则在SCM协议中的失效打破了这一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WTO成员采取补贴方式纠正“市场失灵”的可能性。金融危机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也向绿灯补贴规则的缺失提出了挑战,促使WTO成员重新审视绿灯补贴回归SCM协议的必要性。
【关键词】SCM协议;绿灯补贴;金融危机
【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以下简称“SCM协议”)中补贴的分类被形象地比喻为“交通灯系统”,绿灯补贴对应其中的不可诉补贴。补贴的不同类别决定了其在SCM协议中的不同待遇,相对于红灯补贴的禁止性和黄灯补贴的可诉性,SCM协议允许WTO成员采取符合协议规定的研发补贴、落后地区补贴和环保补贴这三种绿灯补贴,绿灯补贴因此构成了政府补贴的“安全港”。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绿灯补贴的引入反映了各方对补贴作用的客观评估,也反映了各方在自由市场理念和政府管制理念间的妥协。然而,SCM协议中有关绿灯补贴的规定根据该协议第31条的规定仅有五年的有效期,其适用是否可以得到延长取决于SCM委员会在五年期限结束前的审议结果。1999年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审议未能按期完成,SCM协议中的绿灯补贴因此转变为黄灯补贴而受制于SCM协议所规定的多边补贴纪律和单边反补贴行动。绿灯补贴的失效打破了乌拉圭回合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谈判中各方通过妥协所达成的利益平衡。
不仅如此,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促使人们对绿灯补贴重返SCM协议的必要性进行深入评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重创让美国在坚持一个世纪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后,不得不向金融业和汽车制造业伸出援手,政府援助成了救市的主要手段。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已将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最大的两个按揭商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收归国有。 美国利用资本注入的方式拯救汽车业等实体经济是无奈之举,但这一行动却很难在现有SCM协议中找到合理的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欧盟等国一直关注美方的援助方案,考察它是否符合SCM协议等国际贸易协定的规定。
SCM协议实现了对一般情况下对贸易有扭曲作用的补贴的限制,但却忽视了自由市场失控情况下政府干预的特殊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透过金融危机分析绿灯补贴在SCM协议中存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探讨绿灯补贴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前景。
二。绿灯补贴存在的理论基础
是否在国际贸易范围内规范补贴行为,取决于补贴行为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何种影响。美国学者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补贴的经济影响问题上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探讨,这些讨论为绿灯补贴在SCM协议中的确立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