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SCMA第15.8条
SCMA第15.8条规定,对于补贴进口威胁造成损害的情况,实施反补贴措施的考虑和决定应特别慎重。东京回合的补贴守则没有此规定,但是乌拉圭回合对此作了与WTO《反倾销协定》类似的补充规定。SCMA第15.8条的要义在于强调WTO成员当局在裁决存在损害威胁时必须特别留意,并保持特别慎重的较高的审查标准。但是对于“特别慎重”的含义是什么,SCMA没有作出说明。US-Softwood Lumber VI案的专家组认为,“特别慎重”意指对于涉及实质损害威胁的案件,要求调查当局保持比所有反倾销反补贴税的实质损害调查案件更高的注意程度;同时,“特别慎重”义务既适用于调查过程中确定是否存在适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先决条件,也适用于作出是否适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最终裁决作出之后。
有学者主张,“特别慎重”要参考SCMA第15.7条规定的更具体的义务;很难想象在WTO成员当局遵守了第15.7条规定的情况下,而被裁决违反SCMA第15.8条的规定。 US-Softwood Lumber VI案的专家组也认为,适当的做法是:只有在考虑违反具体规定的指控以后,才考虑违反WTO《反倾销协定》第3.8条或者SCMA第15.8条的指控。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一)重视对相关案例的研究
损害的确定要由调查当局根据损害确定的规则进行,然而由于SCMA对补贴规定了双轨制的救济措施,即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或者通过国内反补贴法律程序获得救济,加之WTO规则的原则性和各国规定的差异,给各成员国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了实践中不同的做法。WTO司法实践证明,原属普通法系的先例原则,实际上正在WTO法律制度中生根发芽,事实上的遵循先例原则已经在WTO的司法实践中确立。因此,需要重视研究WTO和反补贴调查主要发起国的相关立法与案例。通过对WTO和国外典型立法与案例的分析,做好积极应对国外提起的反补贴调查的理论准备,并借鉴它们的经验,在不违反国际反补贴规则的框架下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就很有必要。
在美国2009年对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反倾销和反补贴案、2009年对华钢格板反倾销和反补贴案、2009年对华带织边窄幅织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位委员在初步裁决中一致认定,有合理迹象表明,我国输美涉案产品的倾销和补贴出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
在Shop Towers of Cotton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反倾销)案中,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了有代表性的实质损害威胁初步裁决,国际贸易委员会引证了进口日益增加的趋势、进口商对对象商品毛巾的库存增加了三倍、进口商造成的降价销售和价格抑制的迹象和已经确认的销售损失,把它们作为充分的理由根据关税法作出了损害的真实可能性构成了损害威胁的裁决。
2002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可锻铸铁管附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该案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存在实质损害威胁的案例之一。2003年12月,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产业损害终裁:美国的国内产业尚未受到产自中国的倾销的可锻铸铁进口管件的实质损害,但是却受到了实质损害威胁。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在调查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具体而言,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在2000~2002年增长了54.2%,并且与2002年中期相比,进口产品的数量在2003年中期的增幅又高出6.2个百分点。此外,美国进口商被调查产品的库存在2000~2003年以及2003年中期均有增幅。国外生产商的数据显示,在整个调查期产能和产量持续增加。中国的可锻铸铁管附件产业是出口为导向的,并且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可锻铸铁管附件的重要市场。此外,欧盟在2000年、土耳其在2000年、巴西在2002年以及阿根廷在2003年已经分别针对来自中国的可锻铸铁管附件实施了反倾销禁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美国市场在消化吸收中国的出口产品方面吸引力大增。在中国相关产品库存、产量、产能、剩余产能的增加,以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导向、美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其他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设定的种种限制等综合强化了国际贸易委员会所认定的来自中国的进口管件产品将实质性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和进口的可锻铸铁管附件产品具有可替代性,如此一来,价格因素就成为购买决定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224个季度比较中,有223个季度被调查产品均以低于国内产品的价格销售;在国内同类产品和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上存在的差异已经扩大到非常显著的程度,以至于此前存在的特定购买者倾向于购买国内产品的偏好正在消失。随着处于各个销售领域的购买者为了充分利用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开始从国内产品转向进口产品,日益扩大的价格差异将很有可能刺激美国国内对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被调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上情况表明,来自中国的被调查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将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大幅增加。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就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当前在发展和生产方面付出的诸多努力所造成的实际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充分考虑,包括研发一种新型的、更为先进的国内同类产品的努力。全部3家国内生产商均报告了进口产品对其造成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国内产业的产量、产能、产能利用率以及生产水平在2002年调查期均跌落到最低水平。考虑到国内产业的当前状况,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将持续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将对国内产业的产量、产能利用率、雇佣关系、利润造成显著的损害结果。因此,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被调查产品已经对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损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