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单向度的人”与“持中的哲学”

  

  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当思考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时,马尔库塞认为只有从更加形而上的层面上才能真正了解这种现象。他认为首先技术的发达导致“思想的单向度”,然后才导致“个人的单向度”。而社会层面上的种种物化只是“个人的单向度”的具体表现罢了。理解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探求“思想的单向度”的原因。“否定性的思维”到“肯定性的思维”的转变过程中是导致“单向度的思想”的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否定性的思想”中,“是”与“应当”两谓词表明了两种状态,“是”是说明外界的存在与意识本体的存在或者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没有关系,但是不管怎样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一种摆脱了对外界的价值判断的存在。而“应当”则表明外界的存在应该有一定的价值色彩与意识本体相联系着。意识本体对外界有一种利益性的价值诉求就是“应当”。而将“是”与“应当”应用到社会层面是这样的,“是”所决定的社会形式,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文化性的都是意识本体所不能改变的,这种不能改变包含着两层含义,或者是能力不够,或者是因为社会适应了我的利益诉求。虽然在“否定性思想中”“是”与“应当”都是存在的,但是“应当”的主动性决定着“否定性思想”的性质与内容。而在“肯定性思想”中,一种力量使“应当”丧失了主动性,而使得但凡所有的社会领域中的形式都是“是”的又是“应当”的。“是”与“应当”相互重合,这样一来一切所具有批判性的“应当”都变成无意义的了。普通的社会成员于是就丧失了“应当”所决定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由”“摆脱异化”“历史因素”等等,而仅仅将现存的一切当做终极目标。


  

  这种使一切发生改变的力量就是高度发达的技术,技术使得一切需要不管是“真实的需要”还是“虚假的需要”都变成了可能,使一切丧失了目的。但是,为何技术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因为在传统的社会中,个体因为为了实现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着历史性的劳动。在这种劳动下,各种意识性的领域比如文化和宗教都适应着个体的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韦伯所称的那种基督教因为改革而形成的新教伦理适应着早期的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基督教所倡导的节欲节俭的规则使得早期的财富积累成为可能。人们在心灵层面上有一种归宿感,在这种归宿感之下,人们是可能地增加社会的物质总量,将生产上升到宗教的层面。但是到了发达工业社会时期,宗教还停留在以往的境地,人们反而在物质的多样面前迷失了方向,于是产生了普遍的失落与存在。因此在发达工业社会时期,急需一种意识上的转变以适应生产层面的转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