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结
顾培东先生曾指出,“诉讼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冲突进行司法控制的基本手段。在传统社会中,诉讼都以解决某种社会冲突为自身使命。当某种社会冲突大量出现,需要相应的解决手段时,一定的诉讼形式便获得了产生的根据。”[23]关于公益诉讼,意大利著名法学家卡佩莱蒂曾深刻地指出,作为新型社会的、集体的、分散的权利和利益,只有通过同样新型社会的、集体的、分散的救济和程序才能得以维护。对这些新型救济和程序的探求,正是现代司法的演进中最引人入胜的特征之一[24]。正是基于维护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求,民事公诉制度才得以司法公权力形式介入和干预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私法领域。从更深层次看,民事公诉制度实际上是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利益(或价值)冲突的解决方案和平衡机制,它平衡着个体利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也许对于不断衍生和进化中的当代中国法律制度体系而言,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力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合宪性依据,但是正如庞德所告诫我们的,是永恒的社会需求而非僵化的条文引导了我们的法律进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体现了法律制度对解决新型社会矛盾的适应能力和立法者对关涉社会安康进步的重大利益的深切关注,并兼有维护社会正义、救济权利和政策形成等重要价值。重建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张先昌,江苏大学法学院教授。蒋伟亮,单位为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检察院。
【注释】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9.
R.A.Posner,Economic Analysis of Law,Boston:Litlle Brown and Company,1986,p30.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106.
环保总局:完善环境民事公诉立法应提上议事日程.法制日报,2005-01-12;别涛.环境民事公诉亟待完善立法.中国环境报,2004-08-30.
乌尔里克.贝克.吴英姿,孙淑敏译.世界风险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4;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
何海宁.“齐二”假药案律师团上书全国人大,消费者何时能获“天价赔偿”.南方周末,2006-06-08.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536-537.
莫诺.卡佩莱蒂.徐昕,王奕译.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1,373.
郭全新.检察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张智辉.中国检察.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3,329.
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具体设计研究孙谦.检察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4.477,483.
郭全新.检察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张智辉.中国检察.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3-324;傅国云.民事公诉:法规缺位、法理充足.检察日报,2003-01-27.
何文燕.略论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何文燕.略论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具体设计研究孙谦.检察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4.477,483.
宋英辉,陈永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3).
江伟,王强义.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1,(5).
张晋红,郑斌峰.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权之理论基础.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3).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检察机关参与民行公益诉讼理论和实务研究.孙谦.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372.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郭全新.检察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张智辉.中国检察.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3,329.
孙谦.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152.
陈志君.民事公诉制度研究.张智辉.中国检察.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5.
顾培东.经济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0.
莫诺.卡佩莱蒂.徐昕,王奕译.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