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60年的回顾与展望

  

  2·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31年的民事诉讼法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创制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制定及其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10月28日通过)的进程中,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成果为立法的创制与完善提供了广泛而系统的理论支持,为各个时期民事司法解释文件的制定与适用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论证工作。


  

  3·对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


  

  改革开放31年来,民事诉讼法学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出现了大批的著述与论文成果。其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体系。明确了法院与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便利法院办案和便利当事人诉讼,切实落实公开审判与回避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法院调解应根据当事人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第二,对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积极探讨了民事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机制,为构建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公正、高效的民事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以多面关系学说论证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厘清了民事请求权与民事诉权的关系,深化了民事诉权理论,推动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则的规范化,对诉讼标的理论做了有意义的探讨,既判力研究也逐步展开。第三,对民事诉讼主体问题、主管与管辖问题、起诉问题、反诉问题、撤诉问题、财产保全问题、先予执行等民事诉讼基础规则课题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上诉程序、特别程序与再审程序等民事审判程序规则进行了系统的专题研究。第四,深化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研究,区分了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和证明责任的界限,界定了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系统地论证了民事诉讼证据收集规则、举证期限、证据的证明力、证明标准等规则,推动了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内容的不断完善。第五,系统论证了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理论,完成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草案的多稿论证。第六,契合我国民事审判方法改革、司法改革的实践课题,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为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民事司法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务探讨;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机制的完善等课题进行了创新研究。通过前述理论课题的研讨与论证,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完成了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需要为民事诉讼理论、立法与实践任务的转化,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得以确立。


  

  4·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创新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实现了从主要以单一的法典条文的理论解释到以法典解释为基础同时又不断拓展各国民事诉讼法学比较研究,从注重现行法典条文解释到逐步深化与持久的民事诉讼法典修改的论证,从民事诉讼法学纯理论研究到逐步完成民事诉讼理论与民事诉讼实践的相结合(例如,阐释与总结民事司法改革成果、研讨民事判例指导制度、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个案研究)的转变。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式也从教师理论讲座式的单一型教学方式逐步转化到当前以素质教育、社会需求并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实现实践型、研究型与创新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式上来。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民事诉讼法学成果以传统记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成果的纸张型的期刊、书籍出版物传播形式为基础,不断拓展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成果的网络化与国际化传播形式,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成果的电子出版物(包括网络传播的文字文献、教学声音与影像、案件庭审影像文件等)不断增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