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姚辉.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从两个日本判例看人格权保护.检察日报[J].2002.6.25。
{2}姚辉.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从两个日本判例看人格权保护.检察日报[J].2002.6.25。
{3}[德] 迪特尔·施瓦布.郑冲译.民法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65。
{4}张茂.美国国际
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
{5}沈达明.衡平法初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291。
{6}姚辉.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从两个日本判例看人格权保护.检察日报[J].2002.6.25。
{7}吴登楼.知识产权制度中的禁止令制度.人民司法[J].1999(7)。
{8}王影丽.论董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香港和内地法律.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博士论文。
{9}江平,邓辉.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一元化.中国法学[J].2002(2)。
{10}[日]末永敏和.金洪玉译.日本
公司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159-160。
{11}朱日铨.论我国公司内部监控模式之改造.[M]台北大学硕士论文:(时间法学院)69。
{12}柯芳枝.
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78。
{13}[韩]李哲松.吴日焕译.韩国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90。
{14}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3。
{15}J·C·马兰.在预防滥用权力方面法官的使命.载商法判例杂志1991(11):110,转引[法]伊夫·居荣.罗结珍、赵海峰.法国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97。
{16}法国最高法院商事庭1989年1月17日判决,载《公司杂志》1989年第209页,居荣述评部分,转引[法]伊夫·居荣.罗结珍、赵海峰.法国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98。 {17}[法]伊夫·居荣.罗结珍、赵海峰.法国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97-498。
{18}Hommelhoff ZHR 143 (1979),288.Der BGH Laesst die Frage einstweilen offen(BGHZ 106 ,54,Opel).另外,《德国股份
公司法》第
76条规定的是董事会独立行使管理职权的范围。
{19}[德]托马斯·莱塞尔,吕迪斯·法伊尔.高旭军等译.德国资合
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70。
{20}沈四宝.最新美国标准
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3。
{21}虞政平.美国公司法精选[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24。
{22}虞政平.美国公司法精选[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33。
{23}江平.新编
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08。
{24}刘俊海.新
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09.
{25}柯芳枝.公司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279;王文宇.公司法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社.2004:361;潘秀菊.
公司法[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社.2002:313。
{26}[韩]李哲松著,吴日换译:《韩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3页。
{27}梁上上.停止请求权:董事滥权行为的制止.江海论坛[J].2006(2)。
{28}[韩]李哲松.吴日焕译.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12。
{29}[韩]李哲松.吴日换.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14.
{30}[韩]李哲松.吴日换译.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14;柯芳枝.
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79。
{31}孔祥俊.民商法热点、难点及前沿问题[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256。
{32}李澜.美国禁令制度研究.科技与法[J].2003(2)(查实)。
{33}[韩]李哲松.吴日换译.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14。
{34}刘俊海.新
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