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保险理赔程序及其时限立法规制论

  

  3.应区分调查勘估在一定期间未完成之原因,究竟是因可归责于保险人之故意过失所致,还是因不可归责于保险人之客观情势所致,以示公平正义。法律所应防范之重点,当置于保险人以调查估算程序为藉口,故意饰词拖延调查,以及因过失或者重大过失未在一定期间完成调查勘估。从规范技术而论,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和澳门地区之相关立法例,采“惩罚性规定”之规范技术,以促使保险人尽速调查、核定保险赔付金额。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78条规定:“损失之估计,因可归责于保险人之事由而迟延者,应自被保险人交出损失清单一个月后加给利息。”考上述规定之意旨,即“被保险人交出损失清单一个月内保险人‘应能’确定保险赔偿金额,否则以‘加给利息’之方式惩罚之。”[25]至于利息之计算标准与方式,可参照我国《澳门商法典》第991条第2项之规定,按双倍法定利率计算。


  

  五、保险金给付期限之限制


  

  损失调查勘估程序完成之后,保险人对于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之损失应当拒赔,而对于属于保险责任之事故应当给付保险金,此无疑义。有疑义的问题是,保险人应当何时给付?期间多长?对此问题,我国《保险法》第24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对于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保险金额及赔偿或者给付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尽管《保险法修订草案》对上述规定未作任何修改,但是上述规定是否全无修订之必要,值得商榷。


  

  先就保险金给付期限之起算点而论,从上述《保险法》第24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可知,我国立法者所采之立场主张始于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之时。上述立场及其观点,一直以来受到普遍质疑,有业内高层管理者曾坦言:“对于保险事故的理赔及时与否,没有公正的衡量标准和监督标准。其主动权在保险人一方,无论怎么拖延时日,也都可以用‘没有达成协议’等等理由应付保户,而且不受任何法规方面的监督、惩处,这使得少数保险公司的确存在钻法规的空子、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的现象”;“因为协议必须是双方的。一般来讲,被保险方与保险人的具体查勘定损工作人员签订的‘定损表’,虽确定了保险事故损失金额,甚至统一了意向性的赔款金额,并由被保险方递交了所有索赔必要的资料,但也不能算‘达成’了协议。只有保险方经过理算、做成案卷,并逐级审定签批,直到有权核准各该赔案的有关人员、部门签字盖章后,才算与被保险方‘达成’了协议。至于这一过程需要多长时日,并没有具体规定,其主动权在保险人一方。即保险人说需要多长时日,就是多长时日。如果被保险方提出异议,保险人可以举出若干多理由,说明其‘未及时履行规定义务”’。[26]


  

  笔者以为,立法者所采之上述立场及其规定本无可厚非,而可质疑之处则在于“达成协议”之规定,何以演变为保险人拖赔、惜赔或无理拒赔之“技巧性”工具?!因为依保险合同之法理,只有当保险赔付金额确定后,保险人方可履行给付义务;而所谓“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一语,考诸立法者之本意,当是指“保险事故发生后,对于危险事故及保险人应负责之范围,应经一定调查与估算,故保险人一旦完成此调查与估算,而与被保险人请求之赔偿损失额一致时。”[27]一言以蔽之,为确定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拘束力之最终给付金额起见,有要求“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之必要,与法理并不相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