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作为补救措施,厦门市政府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关于PX项目风险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环境问题。然而,厦门市政府关于PX项目环境信息的说明,似乎并没有完全打消公众的担心。因为,在公开PX项目环境信息的时候,必须对该信息的所有方面进行周密、充分的揭示:不仅要公开积极性的正面信息,还要公开消极性的负面信息,包括各种潜在的或现实的风险因素,不能有所遗漏。通观已经公开的PX环境信息,多数为积极性的正面信息,而消极性的负面信息,如PX项目带来的风险究竟如何,并没有正面予以揭示。
当然,随着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启动,PX项目的去留问题也在等待之中。人们在关注此项目结果的同时,也同样在关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及审查中的公众参与。尽管《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有过规定,但由于过于原则,以至于可以让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加以规避。基于此,人们就有理由怀疑:如同两年前的PX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样,对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以及审查,环评文件的编制单位和组织单位是否也会通过弱化环境信息的公开,来达到限制公众参与的目的呢?
事实上,经过前期PX项目的洗礼,厦门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反思,高度复杂的环境公共决策不是完全依靠专家的论证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常常使得技术专家难以真正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甚至专家之间的判断也会存在争议或者相互矛盾之处。如果过分强调各种环境风险问题仅在专家内部得到解决,而忽视公众的认知价值,必然会导致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分割。这种分割除了不可避免地导致公众对科学技术及其专家的信任危机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在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中排除公众参与,会大大地动摇环境风险决策的正当性基础,最终导致公众的信任危机和环境决策的合法性危机。[19]
从2007年12月5日开始,《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正式拉开帷幕。尽管本次区域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还正在进行中,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厦门市政府在这次规划环评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公开将可能成为中国规划环评信息公开的一个开拓者。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第一,可操作性法规范缺位下的探索。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于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的规范过于原则,以至于在实践中往往被架空。目前,对于建设项目的环评信息公开问题主要是通过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加以落实的,而规划的环评信息公开依旧是《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原则规定,最多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执行。[20]第二,注重规划环评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从2007年12月5日开始,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环境影响评价》(简本),正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其内容涉及六个大的方面:(1)前言。(2)“04总规”对海沧南部地区的定位与布局。(3)环境现状。(4)海沧城市次中心与工业发展的相互影响与制约。(5)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结论与建议。为了便于公众对环评报告书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规划环评编制机关一方面向公众公开简单明了的文本,便于一般社会公众解读;另一方面规定了以多种方式获得这些环评报告书的简本,包括在公共图书馆免费提供纸质文本、在厦门政府网站公开以及通过当地报纸等媒体进行公开。[21]第三,对公众参与方式等信息完全公开。这次厦门市规划环评编制机关除了公开环评信息外,还对公众参与的时间范围、参与的方式与途径、参与的过程等信息都进行了公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召开了公众环评座谈会,这次公众座谈会从代表的产生到座谈会的具体内容等信息都给予了准确和及时的公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