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遏制刑讯逼供的原理与机制研究

  

  第二,学科视角开阔,研究思路新颖,实现了一定的理论突破。有关刑讯逼供成因的研究是全文最难创新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在我看来,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着思路相似、内容雷同的严重弊病,有新意者寥寥无几。刘昂博士充分认识到研究警察刑讯逼供问题应该运用社会分析的方法,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静态的法律规定及其漏洞,而应将研究视野投向社会中“动态”的刑讯逼供行为,研究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况、表现形式和社会认知。论文第五章第二节“刑讯逼供的成因——两种研究视角的分析”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均颇有新意。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将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来研究,使得其能够准确地把握社会诸因素与刑讯逼供的历史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动,洞悉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在对策研究中关注具体对策在现实社会中的实施效果和运行状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站在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侦查学和法文化学十种学科视角探究警察刑讯逼供的深层动因,更是体现了作者开阔的研究视野和良好的理论功底,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第三,研究方法丰富、科学,提出了诸多有新意的观点。研究方法的改进是刑事诉讼法学面临的最大课题,多元化研究方法的运用是学术创新的前提。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均体现了研究方法的恰当运用。如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详细考察了中国和西方刑讯逼供的不同发展历史及根源,对刑讯逼供在西方率先消隐、在中国异常根深蒂固这一现象作出了充分的解释;论文第四章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遏制刑讯逼供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结合911之后的反刑讯困境探讨了遏制刑讯逼供理论遭遇的现代挑战;论文第五章第一节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侦查机关及办案民警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形成了一份中国刑讯逼供实证考察报告;论文第五章第二节运用社会分析的方法对刑讯逼供的成因进行了另辟蹊径的解读;论文第六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论述了域外遏制刑讯逼供的各种机制,并结合中国现有制度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提出构想,这些均体现了作者驾驭多种研究方法的能力和较好的学术功力。


  

  第四,论文资料翔实、体系完整、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关注。作者除了参阅中文论著外,还在论文写作中查阅和引用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力图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综观全文,理论研究和机制研究两方面的内容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前五章构成的理论探讨为后两章构成的对策研究打牢了基础。在对策研究方面,作者遵循“打防结合”的基本思路,防范机制和打击机制的科学分类凸现了严密的论证逻辑和完整的论证体系,有效地将遏制刑讯逼供的各种方法囊括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对国外相关机制进行评价和借鉴的同时,始终站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之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立法建议也就具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论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实证研究略显稚嫩,样本的有限、实证研究方法的局限影响了数据的说服力,依照现有数据对其隐藏的法律问题的说明和论证自然影响可信度。二是对于刑讯逼供的定义及其与酷刑的关系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基础和难点,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必须进一步关注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将各种隐蔽的刑讯手段纳入研究的视野,对一些有迷惑性的问题如催眠、恶劣的羁押环境等行为和现象作清晰的界定,不留理论死角。当然,尽管有尚待完善之处,我认为该论文仍不失为一篇较为难得的优秀博士论文,其体现的规范的研究方法、完整的体系、缜密的逻辑、有力的论证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对诉讼法学论文写作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在答辩过程中,全体答辩委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该论文以全票当选为优秀博士论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